陳平原:守住煙火氣,就是守住城市的精氣神
前幾日,一對學術伉儷登上了熱搜。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夏曉虹決定將畢生藏書捐贈給首都圖書館,引發了廣泛關注與熱議。
陳平原介紹,捐贈圖書可以說是他的“日?!?。這些年來,他已向故鄉潮州捐贈了8000多冊圖書。在他眼中,能夠將自己閱讀、收藏的書交給相關公立圖書館保存,是很幸福的事情。
3月15日,忙碌的陳平原到廣州做客嶺南大講堂,圍繞“如何讓城市更有文化?——都市研究的方法、魅力及可能性”主題,與廣大讀者共探城市文化的深層肌理。
活動開始前,陳平原接受了南方+記者的專訪。
守護潮州古城的“家底”
南方+:你最近在推動“潮州古城”申遺。你認為這座古城的獨特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陳平原:二十多年前,我就稱潮州為“活著的古城”。我走過的歷史名城有不少,有些城市被過度開發,商業化氣息濃厚。潮州卻還保留著原來的煙火氣、人情味,許多市民還在古城里生活,這與重新制造、搭建出來的古城、古鎮是不一樣的。
潮州古城。
潮州的原貌和歷史文化底蘊都保存得很好,它挺過了盲目開發的商業化大潮,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守護這份“家底”,也就留住了城市的精氣神,如今它發力進軍旅游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都可以做得更明智,更有后勁。
這二十年來,除了自己的研究,我很期待能夠為家鄉多做一些事情,包括擔任暨南大學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長、潮州古城研究首席顧問等。我們邀請國內外各行各業的專家一起來研究籌備申遺事宜,為相關部門提供一些建議,這對大家來說都意義重大。
陳平原近照。
今年1月,“潮州古城”申遺首次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我感到非常振奮。
南方+:潮學已從一個概念發展為一門專門學問,你作為推動潮學研究的見證者,對潮學發展有哪些期許?如何推動潮學從一門地方性知識,成長為具有影響力的學科?
陳平原:潮學是饒宗頤先生在三十多年前提出的。三十多年來,有很多海內外的學者關注、推動潮學的發展,我可以說是一個后來者。雖然我不專門做潮學的研究,但因為自己是潮州人,還是為此做了一些工作。
近日,十卷本的《潮學集成》已經完成,即將出版,我們邀請了二十位專家學者,對潮學十個領域的文章進行精選與編纂。我想,這套書將成為潮學的一把標尺,告訴我們潮學研究到達了什么水平,以后要往何處去,這可以為后來者指明研究的方向。
直視AI帶來的挑戰與轉機
南方+:當今AI對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它是否對人文科學研究帶來了一些沖擊?你怎么看待人文科學研究在未來能發揮的作用?
陳平原:我們要做AI取代不了的學術研究。春節期間,我寫了一篇《AI時代,文學如何教育?》,在我看來,未來的文學教育,亟需從知識傳授轉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和閱讀能力。
陳平原著作。
面對AI這個具有時代性的宏大問題,有不少人十分恐慌,對AI的底層邏輯、運作方式不太了解。我希望自己的思考與觀察能夠落到所從事的專業上,認清AI帶來的挑戰與轉機。
大學里的文史哲等分科教育是一套從19世紀建立起來的教學方式,它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我們目前并沒有現成的答案,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看看能夠走多遠。畢竟每一次巨大的科技進步,都會帶來價值重組與知識重構。我對AI的了解也不太多,我期待跟著年輕一代,一起思考出辦法來。
南方+:多年前你曾提出促使嶺南文化“步步高”的方式之一便是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結成聯盟。在今天看來,廣東如何形成對人才新的吸引力?
陳平原:我以前覺得,廣東的高等教育水平與整個省的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不太匹配?,F在不少廣東高校都發展得很不錯,一些新的學校也迅速崛起,但就廣東的體量、人口、地位而言,廣東的高等教育的確應該擁有更好的生態。
作為一位學者,我希望大灣區的高校能夠結成更緊密的聯盟,產生更深厚的聯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學校甚至可以超越行政區劃,進行更多的合作與資源共享。通過這些方式,廣東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優質人才,持續構建人才“軟實力”。
捐贈圖書是幸福的事情
南方+:近日,你與夫人決定將藏書捐贈給首都圖書館,此前你也捐贈了許多書給韓山師范學院,這是出于怎樣的考量和取舍?對外捐贈“有形的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陳平原:我的書其實不是專業藏書家的書,而是一般讀書人的書。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向韓山師范學院捐贈了8000多冊圖書。
除了捐書,我每年都邀請國內外的學者到韓山師范學院的“韓江講堂”開設講座,到今年已經是第十二季了。如此堅持下來,便是為家鄉作一點貢獻。
陳平原與夏曉虹在書房。
首都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知道捐書的事情后就開始跟我聯系,他們正在做這一類的規劃,希望專門設立我們的書房,以此呈現一位人文學者是如何閱讀、思考和寫作的。我們將書捐贈給服務于市民的首都圖書館,一方面是藏書,一方面是保存,未來還可以做一些文化活動,也是為當地市民服務。
北京是我的家鄉,潮州更是我的家鄉,廣東深圳還有一個南山書房·平原軒,運營得很不錯。對我來說,能夠把自己閱讀、收藏的書交給相關公立圖書館保存,是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