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則臣談《北上》:寫自身經驗里的東西,故鄉才慢慢開始出現

“跟書之間的關系穩定了,你跟生活之間的關系也就相對穩定,跟這個城市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br />
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你只有在你最真實的生命里,找到最真實的修辭,才能把寫作上和表達上的潛能充分施展開。

歷史不能外掛于小說,不能外掛于小說人物,要內在于這個故事,內在于人物的命運,才有意義。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慕琰

劇集《北上》里,花街一座院落里的幾戶人家,曾因河運興隆致富,陸運發展完善后,生計遭遇挑戰。(片方供圖)

劇集《北上》里,花街一座院落里的幾戶人家,曾因河運興隆致富,陸運發展完善后,生計遭遇挑戰。(片方供圖)

一條南來北往的運河,從遠方運輸故事、消息與生計,同時哺育了世代在此謀生的人。跑船的老大,偷西瓜的孩子,賣早點的姨嬸……劇集《北上》的故事發生在運河邊一個名為“花街”的地方,以這里的眾生百態作為開篇。

《北上》改編自作家徐則臣的同名小說。版權售出時,這部小說尚未獲得茅盾文學獎。導演姚曉峰是南京人,對運河題材頗有興趣,找到徐則臣,很快談好了授權。后來,徐則臣帶著導演、編劇等人去淮安運河沿線走了一趟,但并未參與劇本創作?!侗鄙稀吩蠖鄶灯v述一個發生在晚清的故事:一個意大利人小波羅,沿著運河北上,想要尋找失蹤的弟弟,但最終命喪于動蕩的晚清。小說細致描摹了清末運河沿岸的風物志。

編劇趙冬苓對《北上》做了更為當代化的改編。小波羅的故事被一筆帶過,成為一段口耳相傳的秘史。在花街長大的謝望和、夏鳳華、邵星池等一眾玩伴,少年時代見證運河的輝煌,在水路運輸衰微后,北上尋找人生的機遇。趙冬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除了《北上》,她也看了包括徐則臣的《耶路撒冷》在內的一系列花街、“京漂”系列小說,“追求在精神上和原作保持一致”。

70后徐則臣寫過不少“北漂”題材的小說。

在早期諸如《如果大雪封門》《天上人間》等中短篇小說中,徐則臣用筆揭開了一系列在京城生存、求生的小人物命運——那些刷小廣告的、辦假證的、賣盜版光碟的城市流民,生存于城市與鄉村的夾縫之中。有人問他,為什么對寫小人物情有獨鐘?他如實作答:“我倒是很想寫一點‘大人物’和‘高尚人物’,但實在經驗匱乏,也不認識,全憑想象心里又不踏實?!?/p>

這些從故鄉北上的異鄉人,有著徐則臣真切的投射。

他碩士畢業后在《人民文學》做編輯,最早編輯過的現象級作品,是龍一的短篇小說《潛伏》。龍一覺得他的名字很適合搞地下工作,便去掉“徐”的雙人旁,改“則臣”為“則成”,把主人公叫做余則成。很難把眼前這個講話和順的作家和中國電視史上或許最有名的潛伏者聯系在一塊,但正如同他的代表作《北京西郊故事集》《王城如?!匪?,徐則臣很長一段時間也“潛伏”在北京,生活難以擺脫漂泊之感。

剛進入《人民文學》雜志社工作時,徐則臣是外聘人士,每個月1500元工資,房租會花掉一大半。和很多“北漂”一樣,他搬過六次家,住過違建房。在很多個采訪中,他都提到一個早年的生活細節:他常去一家小館子吃水煮魚,油都已經發黑,但很好地滿足了長期處于清貧生活中的味蕾。

2008年左右,徐則臣準備動筆寫作《耶路撒冷》,他自稱這是一本中年之書。當時,70后已經超過40歲,而文壇對代際的關注,一下從50、60后作家跳到了80后?!?0后要啥沒啥,要文學成就沒有文學成就,要象征資本沒有象征資本,要市場沒有市場?!毙靹t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當時想這一代人真的那么不可靠嗎?”

小說《耶路撒冷》試圖寫出70后這一代人的精神成長史。小說里,計劃去耶路撒冷留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