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舊書成為情感標本:一個二手販子的誕生與終結
我萬萬沒想到,這些虛構的浪漫最終會化作荊棘,刺向我的良心。
責任編輯:溫翠玲
“您偽造的筆記挽救了我女兒!”一條突如其來的信息夾雜著窗外收廢品的喇叭聲,令我一驚,手抖打翻了墨水瓶。旁邊一本關于字體臨摹技巧的書,瞬間被墨水洇濕了頁面。手機屏幕里的信息,我不敢直視,因為它揭露了我這個靠編造故事謀利的二手販子的真面目。
半年前,隨著“吻痕襯衫”“穿越時空的對話”等套路在二手平臺上盛行,我也逐漸陷入這個江湖。我用尾指蘸取冷透的速溶咖啡,在二手詩集的封面上勾勒出“文藝少女的吻痕詩集系列”。隨著我不斷編織故事,這些舊書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我的二手交易賬戶上的銷量直線上升。丈夫用來備課的《電子測量技術》(2021版),在我謊稱“助室友七天完成畢設”的幌子下,價格大幅溢價。前任贈書、學霸筆記、考研經驗、陌生人的留言等虛妄的故事在商品頁面上競相綻放。然而,我萬萬沒想到,這些虛構的浪漫最終會化作荊棘,刺向我的良心。
那段日子,在金錢的誘惑下,我隨時可以為買家提供各種情緒價值的舊書。當那位無助的母親叩響與我的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