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昂的“土豆米”,能保障糧食安全嗎?
以“主糧化”為目標開發的“土豆米”,竟成了以保健功效為主要賣點的“高端食材”,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還是故意為之?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中國首條“土豆米”生產線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馬樹鎮土豆米加工廠投產。這款“土豆米”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奇團隊歷時五年攻關的成果,吳奇院士表示:“這不僅是我國第一條把新鮮馬鈴薯變成干燥大米的生產線,也是世界第一條。屬于我國自主創新技術?!?/p>
“土豆變大米”的科研方向極具中國特色,不過,“土豆米”未必稱得上是“中國第一”。2014年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就推出過一款“馬鈴薯復配米”的專利產品,是大米粉、馬鈴薯全粉、玉米粉“三合一”配方的深加工技術?!榜R鈴薯復配米”的專利申請可以在網上查到,農業部網站上還能查到相關介紹,但沒有后續的市場銷售信息。因此,定價幾許、風味如何無從得知,無法與“土豆米”比較優劣。
“馬鈴薯復配米”的專利說明中介紹的制造工藝只有簡短的兩三行字?!巴炼姑住本鸵嗟枚?,媒體報道稱“從物理層面改變土豆淀粉大分子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