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松鼠會 科學布道者
“‘科普’總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我來‘普及’你。何況我們也不總是為了普及什么知識。只是幾個人跟你坐下來扯一些科學知識。國外叫做science writer,就是科學作者?!?/blockquote>如何把“科學”傳播給大眾,殊非易事。 “剝開科學的堅果,用文字傳播科學之美”,是這群兼具理性精神和人文趣味的作者們的雅愿
松鼠會成員
科學松鼠會一周歲了。
“這些我認識不到一年、見過不到十次的人,竟像十年的好朋友一樣,一想起他們就覺得美好。”在周年慶回顧文章中,松鼠會的創辦者姬十三這樣說。
這些他認識不到一年的好朋友,散落在世界各地。一年前,在姬十三的提議下,這批年輕的科學寫作者們組織了這個供科學作者、譯者、編輯和記者交流的平臺,起名科學松鼠會。
半年后,科學松鼠會以最高的網友投票率,獲得德國之聲博客大賽“全球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兩項公眾獎。“它的寫作內容從玫瑰花到太空船,幾乎涉及所有的科學主題,而且作者們有辦法將科學寫得活潑好看又不失專業。”這是主辦網站對松鼠會的介紹。
然后是出書。今年1月11日,科學松鼠會的文集《當彩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的新書發布會后,出版社就決定即日加印5000冊,達到11000冊。目前已經加印到第5次,達到26000冊。
松鼠會的成員里,既有本土的博士、碩士生,也有留美的博士后,很大一部分是直接受過國外文化熏陶的,互聯網的知識共享精神也影響著這一代人。與《十萬個為什么》里老科學家講故事不同,這些年輕的科學作者們的文章,可以嬉笑怒罵,可以有人性的糾葛和困惑。如梁文道所說,“他們的科普小品簡直有點像是帶甜的凉茶”。
“‘科普’總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我來‘普及’你。何況我們也不總是為了普及什么知識。只是幾個人跟你坐下來扯一些科學知識。國外叫做science writer,就是科學作者。”姬十三說。他一直認為,松鼠會所做的工作,就是剝開科學的堅果,用文字傳播科學之美。
姬十三答《南方人物周刊》問
Q: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A:滿意。在做喜歡的事情,有很多人幫助,未來不是確定無誤卻也不虛無。
Q:對你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與他人分享?
A :給予別人的越多,你所得到的也會越多。不要介意付出,年輕的時候尤其如此。
Q:對你父母和他們的成長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們嗎?
A:一個缺乏可能性的年代。理解與否不是我可以判斷的。無論理解與否,我們都首先要關愛父母。
Q:你對這個時代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A:沒有。沒有什么話是一定要在這里才能吐了快了的。
Q: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你對你所從事的領域的前景怎么看待?
A:經濟不景氣,更需要心靈支撐??茖W是其中一種。剛看完《星際迷航》最新一集,那句最有名的臺詞這樣說道,“宇宙,人類最后的邊疆。”科學的邊疆無窮無盡,而大眾亟需理解這些開拓。
Q :你覺得你的同齡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A:浮躁,不夠耐心。
Q: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有領袖氣質的?在世的人當中,你最欽佩的是誰?如果一定要你選,你的同齡人中夠得上青年領袖的還有誰?
A:堅持、并能影響一批人堅持。我們所“認識”的“那么多人”,都是媒體包裝后呈現給我們的。此種情況下,我不敢說什么人最值得我欽佩。如果在30歲上下的人中選,我選柴靜。
Q:責任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個?
A:前者。人要有擔當。
Q: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部電影?
A:《自私的基因》、《接觸》。
Q:你覺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A:保持寬容、平和的心境。
Q:你幸福嗎?有沒有不安?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A:還不錯。中午的太陽,可以看作才上升了一半,也可以看作再一半就要落了,樂觀與悲觀很多時候是對人不對事的。我只擔憂自己能力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