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 災區一年

援助的目標不是僅讓幸存者生存下來,還要他生活得好。而中途拋開救助對象,就好比把幸存者背到中路上丟下不管!

心理援助的目標,不是僅僅讓幸存者生存下來,還要他生活得好。中途拋開救助對象,就好比把幸存者背到中路上丟下不管!

在知識分子越來越“沙龍化”、遠離社會底層、喪失問題意識的今天,劉猛的坐言起行令人感佩。他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堅韌毅力,投身四川地震災區災民們的心理援助和精神重建,歷時一年而不放棄,顯示了一名志愿者可貴的道德和勇氣

劉猛

劉猛

每天晚上都有災民在劉猛興建的籃球場跳舞 圖/人物周刊記者 大食

地震改變了災區,也改變了千里之外的劉猛的生活。他在震后一個星期就來到災區,一待就是一年。這一年為他贏得了聲譽。他被視為災區重建過程中站立起來的平民英雄。

傳說有關方面曾有意把劉猛塑造為供人們學習的“先進志愿者典型”,但劉猛不太認同“先進典型”,他說:“全國人民學習一個人是最喪國體的事情!全國人民怎么啦?”不過,劉猛在災區建立自己口碑的同時,他和有關方面的關系不錯。有關志愿者管理部門對他也很重視。地震周年的第二天晚上,他收到有關領導的一條短信:“從這一次開始,我們要保持聯系。”

劉猛 1974年生,河北邢臺人。河北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畢業?,F為河北經貿大學教師,執業心理咨詢師。“5·12”大地震發生后,自愿赴災區服務一年。

主動“聯系”他的有關部門不少。劉猛稱自己曾經通過報考公務員,做了一段時間警察,他認為這樣的經歷幫助了他懂得以恰當的姿態跟有關方面打交道。例如,在當地有關方面跟災民進行某種接觸的時候,劉猛會根據情況自覺地選擇在場或者不在場。地震一周年的前幾天,他都不在都江堰的“全國心理援助聯盟”根據地,到北川去了,而他回來以后,災民向他訴說的情況,他當然能夠想見。

對于純粹來自官方的榮譽,劉猛并不在意。連“感動天府”這種并不直接由官方操辦的人物榜,他也拒絕。但是,卻有記者抱怨劉猛現在“太會講話”了,越來越像新聞發言人,遇到某些問題,他甚至直接說“這個我不能講”。

折騰一個“山寨版的志愿者組織”

劉猛1974年出生于邢臺。13歲以前,他一直住在1968年邢臺大地震后的簡易房里。周恩來慰問災區的直升機,就降落在他母親的村子?,F年35歲的劉猛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他中學時代就去北京師范大學蹭課,上午上課前,他在學校門口擺早攤賣大褲衩掙錢。他是學校喜歡的學生,被保送進河北師范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來災區之前,他是河北經貿大學的教師,執業心理咨詢師。

目前,他在災區工作,跟學校告的病假。他患有癲癇,靠藥物控制。雖然看上去他是一個健康敦實的年輕人,但他在災區曾經3次老毛病發作。板房的生活條件對他的身體很不利。而他的工作強度很大,睡得很晚,休息不足。

都江堰的一個叫“城北馨居吉園”(有關方面給災民的板房居住區取了一些溫馨的名字,這是其中之一)的板房區,是劉猛的“全國心理求援聯盟”的據點。此外,他還在整個地震災區奔走。他一般每星期會去一次綿陽災區。而從他的板房區出行,交通很不方便,浪費不少時間。他現在后悔當初來災區的時候,經濟能力許可卻沒有買車,后來買不起車了,又確實需要。

這個五一勞動節,劉猛扎扎實實在勞動中度過。4月28日,去綿陽,有關方面組織了一個心理救援隊伍,要他去“介紹經驗”。期間,去了北川,回訪他的援助對象。5月1日從北川回都江堰,晚上睡得太少,5月2日,劉猛沒有挺住,午后暈倒兩次。這不是他的老毛病發作。他帶領的志愿者非常心痛,把他的手機“收繳”了,讓他休息,特別不許記者去打擾。那一段時間,他常常一天接待幾撥記者。

但劉猛睡了一會兒就出來了。他看上去很疲憊,眼睛紅紅的。他走在板房區,一個小女孩故意把滑板車滑到他的面前,在他面前表示了親熱,轉身滑走了。不時有老嫗向他打招呼。表面上,你看不出板房區的人們有什么不一樣。實際上,他們絕大數人都有震后心理疾患,有的存在精神崩潰的危險。

劉猛的工作室墻上寫著“全國心理援助聯盟”,這是他給自己帶領的志愿者隊伍的命名。但國字頭的志愿者組織不能注冊,雖然目前所有的媒體和官方都習慣這樣稱呼他的團隊。因此劉猛戲說的志愿者組織是山寨版的。山寨版的志愿者組織不能接受社會資助。所以,劉猛只能用自己的錢,并接受朋友的贈予。

前前后后,到過劉猛的志愿者工作站的達200多人,災區的生活單調而壓抑。他們大多很快離開,現在留下來的,有好幾個是接受他援助的對象轉化過來的。劉猛則自然成為這一個群落的領袖。

關注孩子 關注再孕母親

在劉猛的板房區,有一個“奢侈”的小廣場,居民們在這里聚會休閑。廣場用鐵絲欄簡單地圍著,里面有據稱是所有災區板房惟一的“標準籃球場”,還有兩個乒乓球臺。鐵絲圍欄上掛著告示牌,上面有兩條告示引人注目:一是提示注意旁邊居住著一位92歲并且患有心臟病的老人;二是損壞東西無須賠償,直接找“全國心理援助聯盟”的志愿者換取。

去年5月23日,劉猛就在一個安置點創辦了“天府陽光帳篷學校”。孩子們集中起來,按照正規的編制,按震前的課程上課,連黑板都是標準尺寸。劉猛認為,熟悉的環境、集體的生活和規范的作息可以幫助孩子忘記恐懼和恢復創傷。當時有150多名孩子在這里受到了某種保護。今天,還常有60多個孩子放學后到劉猛的板房區的“陽光學校”,參加活動和寫作業。

劉猛還提出了對孩子實行“三方助養計劃”,其內容包括“經濟助養,心靈助養,親情助養”。劉猛在一次孩子們的集體活動中,發現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有參與困難。她怯生生地叫他爸爸,他答應下來,走訪了這個家庭,發現這個孩子從小沒有母愛,爸爸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爺爺靠輪椅行走。地震中他們三口人沒有受傷,但房子倒了,爸爸開始自閉,不去找工作,也不照顧老人和孩子。這個小孩子會說,讓我去死吧,死了你們都輕松了!

劉猛發現這樣的孩子并不少,單純的心理幫助對這些孩子很不夠。他的“三方助養計劃”就是在心理援助以外,給這些孩子以經濟支持和建立家庭以外的親情關系,否則這些孩子連幼兒園都上不了。所以,在實施中,“三方助養計劃”的對象擴大到了所有困難家庭,包括這次地震以外的所有家庭變故形成的單親家庭?,F在,已有60多個孩子接受了“三方助養計劃”的幫助。每個周末,會有幾十個孩子來到劉猛的“陽光學校”接受輔導,一起吃飯。這些活動都是免費的。

劉猛工作站所在的板房區能容納5000多人居住,現常住3000多人。在地震中破壞最嚴重的新建小學,被確認的200多遇難孩子的家庭,有80多戶住在這里。這些父母是最需要關注的對象之一。他們的一些人特別希望能再生育,為了提升他們的生活信心,這樣的想法是受鼓勵的。最后產生了一個需要特別照顧的群體——再孕母親。但這些母親的心理非常不穩定,高齡受孕的身體條件,造成很大比例的再孕母親胎死腹中。劉猛援助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這些再孕母親。他在板房里建起了“媽媽之家”,對她們進行心理干預。

現在,這里關注的媽媽有230余人。劉猛用盡心機,使再孕母親的心情指向未來。最近一個活動是,從五一開始,到5月10日母親節,組織她們折紙玫瑰,這些鮮紅的玫瑰被命名為“媽媽之花”,然后,拿來義賣。

什么是志愿者精神?

今年2月,不斷傳來的地震幸存者自殺事件刺激著劉猛,他嚴厲譴責了他的同行。聲稱心理咨詢師“重復掃蕩”給災民造成了重復創傷,讓災民否定了心理援助,屏蔽了一條可以緩解傷痛的途徑。為此他成了業界“敗類”,“對心理咨詢行業不負責任”。他笑道:這個圈子就這么大,我以后怎么混?

劉猛曾經看到一群打著某某大學“災區心理咨詢服務隊”旗號的人來到板房,拉起橫幅,圍著災民問“你家什么人遇難了”之類的問題,一會兒就拉著災民在橫幅下合影,還打出了“V”形手勢。

據估計,“5·12”之后,一時曾有2000多名心理咨詢師來到災區。有的受災者,在短短一個月內被十幾名不同的心理咨詢師“咨詢”過,有的災民甚至不得不重復填寫了7次問卷,以致有災區甚至打出了“防火、防盜、防心理咨詢師”的條幅。

劉猛把這一切歸結為“沒有一個成型的心理干預模式”。

而他自己面對災民卻拋棄了專業咨詢的模式。他認為,“最重要的是研究永遠都是援助工作的副產品。只做研究而不救援,把災民當成實驗室里的小白鼠,那就是一種犯罪!”所以他的每個調查都要跟著送去禮物!

他在國際心理援助研討會議上,公開表示自己是“非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但事實上,劉猛不間斷追蹤同一受災人群,任何困難都沒有阻擋他留在災區,使他有條件完整地描繪一個受災人群的心理變化趨勢樣本。

他為此付出的代價不僅是時間和精力,還有他的全部儲蓄。

其實,他本身更愿意以一個專家的身份在災區工作。他反復強調,做志愿者靠自己的經濟力量,或靠朋友支持是不正常的,要靠制度,要合法注冊,有合法的常規的資金來源,建立一種模式。資金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當NGO的運作達到成熟,政府可以反過來購買它的服務。

劉猛進而批評中國志愿者的現狀:“中國不乏志愿者,但沒有志愿者精神!”在有關方面開始“重視志愿者”工作的時候,這樣的話顯然不合時宜,其后果遠比批評同行嚴重。他需要回答,什么是志愿者精神?他沉默了一段時間,在媒體上含糊其詞地說,“就是必須按照志愿者領域的規定去做,而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這一無懈可擊的答案不僅讓人無話可說,也解釋了他自己為什么成為堅守災區的“惟一幸存”的心理專家:援助的目標不是僅讓幸存者生存下來,還要他生活得好。而中途拋開救助對象,就好比把幸存者背到中路上丟下不管!

現在,劉猛強調的是,他要“做出一種范式,告訴大家心理援助是這樣做的!我最大的貢獻,不是援助了多少人,而是推動了NGO的發展”。

劉猛答《南方人物周刊》問

Q: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A:滿意。我能夠做我想做的事情,能夠實現自身價值,我現在都已經做到了。

Q:對你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與他人分享?

A:在人生理念上,我感覺到人生沒有困難。在四川工作的一年中,幾乎每天都遇到困難,但當你去尋求解決方法的時候,困難就已不再是困難了。在災區援助方面,我還是那句話,激情結束之后,援助才剛剛開始,仍需要大量的援助人員。

Q:對你父母和他們的成長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們嗎?

A:我母親在我十幾歲就去世了,父親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基本上是在自由狀態下長大,他對我的表揚鼓勵多,很少批評。小時候家中有一塊名牌手表,在當時相當于一個家庭兩年的收入,由于我的好奇,我把表拆卸下來搞壞了。但我沒受到父親的任何指責,他還跟別人炫耀自己的兒子好奇心強。他對我現在的工作也非常支持。

Q:你對這個時代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A:一個字“真”,做真牛奶,拍真老虎,這個時代遇到太多虛假的事情。

Q: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對你所從事領域的前景怎么看待?

A:我覺得“心理援助”的前景肯定會越來越好,很多人都在努力,努力是一定會有結果的。

Q :你覺得你同齡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A:我希望他們能更好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是“腰”,需要更好地整合“頭”和“腳”的關系,做好連接工作。不要過多地批評和指責80后或90后,也不要輕易否定上一代人。

Q :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有領袖氣質?你最欽佩誰?如果一定要你選,你的同齡人中夠得上青年領袖的還有誰?

A:具備領袖氣質的人,一定要能面對指責和批評,反思過去,引導未來。周恩來是我最欽佩的人。同齡人中馬云是青年領袖,他在互聯網領域開創了一個全新天地。

Q:責任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個?

A:我更看重的是責任,但這種責任其實也是個人自由意志的一部分,履行責任就是尊重了我的自由,我的自由意志當中就包含了責任。

Q: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部電影?

A:馬斯諾的《第三思潮》,因為這本書我決定了學習心理學。

Q:你幸福嗎?有沒有不安?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A:我現在感覺幸福,沒有不安。最大的擔憂就是,我援助的對象發生自殺行為。另外就是我身體方面,工作強度大,我本身就有癲癇,擔心會吃不消。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