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的社會史:從月經禁忌到公開談論

“關于女性衛生用品和月經觀念的歷史文獻極其有限?!比毡緦W者田中光在研究女性衛生用品的歷史后感慨,這折射出對女性身體和生理的長期誤解和壓抑。月經禁忌限制了女性的社會活動,也阻礙了衛生用品的普及和發展。

“在日本,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都沒有人公開地談論過月經,但受世界范圍內的女性健康科技熱潮和‘月經平等化(每個來月經的人都能獲得衛生用品)’的影響,大約在5年前,日本開始出現‘來談談月經吧’的活動。在這之后,由于新冠疫情,‘女性貧困’也開始被報道,‘月經貧困’問題因而變得可視化?!?br />
姨媽、例假、好朋友……作為一種人體的生理現象,月經為何需要那么多代稱?我們可以從直呼其名開始,繼而談論相關的女性處境和權益的問題。

責任編輯:周建平

很少男性會像大部分女性一樣,在人生中長達幾十年里,每個月都能見到這么多新鮮的血液。

鮮紅的血、暗黑的血、伴隨著人體組織的凝固血塊,這不是警匪片、戰爭片里的血腥場景,而是女性在每個月都需要面對的生理現象。月經也伴隨著身體疼痛、精神壓力和情緒波動,與此同時,女性還要如常地工作、生活。女性在每個月如何處理約20-60ml的經血,不僅關乎她們的日常生活,更與她們的健康和安全息息相關。

近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2025年“3·15”晚會揭露了多個知名品牌的衛生巾和紙尿褲存在使用殘次料翻新后“二次銷售”的現象。在部分電商平臺上,一些商家以“廠家直銷”為名大量銷售這些翻新產品,有兩家網店的銷量分別高達2.1萬件和5.7萬件。這些缺乏質量保障的“三無”產品,最終流入了廣大女性消費者手中。

“每一位女性從初潮到絕經要用掉1萬多片衛生巾?!比毡旧鐣v史學者田中光在《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中文版于2025年1月出版)中寫道。

田中光于1970年出生于日本東京,后在橫濱國立大學專攻社會學并獲得博士學位。她以女性相關主題為中心寫作和演講,主要作品有《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月經與犯罪:“生理”是如何被描述的》《回想稱呼月經為安妮的當年——衛生巾的誕生》等。

實際上,許多女性購買衛生巾的早期體驗都伴隨著一種隱秘感。在便利店或小超市購買后,售貨員通常會遞上一個黑色塑料袋,仿佛這層足以掩蓋衛生巾的包裝代表的是體貼和關懷。這種心照不宣的遮掩,讓購買過程仿佛變成了一場略帶黑色幽默的無聲“游擊戰”。然而,這種遮遮掩掩的購買體驗并非中國獨有,而是全球許多國家的女性共享的經歷。

無論是亞洲、歐洲還是全球其他地區,月經及其相關用品長期以來都被視為一種需要隱藏的“禁忌”。這份“禁忌”也讓從事相關研究的田中光不得不感慨,“關于女性衛生用品和月經觀念的歷史文獻極其有限?!比藗儗υ陆浀姆Q呼往往隱晦而含蓄,諸如“來姨媽”“那個”“親戚來了”等代稱層出不窮。這一再普通不過的生理現象,卻總是被包裹在羞恥和隱秘的外衣之下。直到近幾年,月經才逐漸進入公共討論的視野,更多人開始坦然面對它的本名。

印度古瓦哈提,一所為弱勢兒童提供教育的學校內,一名女孩走過一幅女性月經主題的壁畫 圖/視覺中國

印度古瓦哈提,一所為弱勢兒童提供教育的學校內,一名女孩走過一幅女性月經主題的壁畫 圖/視覺中國

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月經為何需要如此多的代稱?在田中光看來,月經及其相關話題在歷史記錄中的邊緣地位折射出對女性身體和生理的長期誤解和壓抑。根據《女性衛生用品的社會史》的研究,不同文化對月經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各異,但普遍存在將月經視為“不潔”或“禁忌”的現象。許多宗教在具體儀式中對女性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