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ESG|六城發布政策,以ESG構建區域競爭新格局

將ESG理念拓展至城市維度,有利于突破城市發展的“唯GDP論”和“唯規模論”。目前發布ESG政策的六個城市中涵蓋了一線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傳統工業城市等不同類型。

責任編輯:鄒力

3月18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深圳市推動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建設 助力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希望推動深圳成為國內外ESG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奮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

目前,中國已有北京、上海、深圳、蘇州、邯鄲、廈門(發布征求意見稿)六座城市發布了環境社會治理(ESG)政策文件,涵蓋了一線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傳統工業城市等不同類型。

作為一種關注企業環境影響、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績效的投資理念和評價體系,ESG理念發端于資本市場。ESG投資概念最早在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出版的題為《在乎者即贏家——變化的世界中的金融市場:金融業圍繞將環境、社會和治理議題更好的納入分析、資產管理和證券交易的建議》中首次被正式提出,倡導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更加注重環境友好、社會責任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

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理念,ESG逐漸走出投資“小圈子”,成為國際普遍遵循的發展觀。但當ESG從金融、企業等部門擴展到城市維度,人們不禁要問,推動ESG發展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還是一股追趕潮流的“風潮”?

早有先例

從城市維度談ESG并不是中國首創。

在城市ESG領域,加拿大多倫多市是創新者,也是引領者。2021年,多倫多市發布了全球第一份城市ESG報告《City of Toronto 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Performance Report》,該報告以ESG理念和指標為基準,詳細闡述了多倫多市的ESG績效。同時,為了體現報告的可比性,2021年發布的報告往前追溯前兩年的相關數據,在盡可能范圍內披露了多倫多市近三年的ESG績效數據。

多倫多市認為,以城市維度發布ESG報告,可以向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更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展示他們所關心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同時展示多倫多在ESG方面的領導力,有助于多倫多市的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多倫多市已連續四年發布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績效報告。

除多倫多市外,2021年4月,日本東京城市發展局發布了“東京灣ESG項目1.0版”,并于2022年3月正式發布《東京灣ESG城市發展戰略2022》,希望以可持續發展概念引領下一代城市發展。該戰略以東京灣區(Bay Area)為對象,涉及臨海城市副中心以及中央防波堤區域,制定了面向未來的2040愿景和五大發展戰略。

無論是多倫多還是東京,其城市ESG發展目標都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對應,如東京在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基礎上,提出了未來五大發展戰略,并針對每個戰略內容制定了未來3年的行動計劃和目標。

這背后的共識是:將ESG理念納入城市建設,有助于城市的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從理念內涵和追求目標看,ESG理念所倡導的經濟繁榮、環境可持續、社會公平的價值內核與可持續發展理念高度契合。ESG理念的推廣為城市和區域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路徑。

在此背景下,“城市ESG”概念開始被提出并逐漸進入研究人員和城市管理者的視野。部分城市管理者和專業機構開始關注城市維度的ESG創新,希望用ESG理念引導、推動城市轉型升級,進而提升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加有效的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將ESG理念拓展至城市維度,有利于突破城市發展的“唯GDP論”和“唯規模論”,讓人們在關注城市經濟增長時,更加注重城市的宜居性、社會公平和生態可持續。如全球基礎設施全方位綜合服務企業AECOMM在其發布的《ESG引領下的西部城市再出發:新型城市競爭力策略研究白皮書》中,圍繞城市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城市ESG策略”,包括綠色共生的環境、幸福成長的社會和高效創新的治理3個頂層目標,以及6大核心價值和24項關鍵議題。

中國城市為何需要ESG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達94350萬人,比2023年末增加108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7%。近五年,中國每年都會有超過一千萬的農村居民進入城鎮。然而,與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城鎮化率相比,中國未來仍將處于城鎮化持續擴大發展的階段。

圖:2020-2024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同時,中國城市規模也在持續擴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共有18個千萬人口大市,分別是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深圳、武漢、天津、西安、蘇州、鄭州、杭州、石家莊、臨沂、長沙、東莞、青島、合肥。在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過程中,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社會服務、城市治理等問題和挑戰已經顯現。

如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城市管理者面臨的現實問題。城市高質量發展,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統籌推動城市經濟、文化、生態、治理等多個領域的協調發展。

為應對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2022年6月2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要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順應城市發展新趨勢,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建設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城市。

可見,面向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城市高質量發展,不但要有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也要有高水平的城市治理體系,同時要實現城市的宜居性、文化性、文明性、生態性與和諧性等目標,系統性統籌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追求經濟繁榮、環境可持續、社會公平的發展理念,ESG成為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培育區域競爭力的有力抓手和工具。

城市作為推動ESG發展的“平臺”,有以下優勢或機遇:一是發揮區域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通過在城市維度推動ESG,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路徑,吸引綠色環保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培育新質生產力;二是充分發揮政府作為ESG引導者的作用,鼓勵、支持企業更加重視ESG信息披露、評級和投資,為企業踐行ESG和金融機構開展ESG投資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礎和社會環境;三是通過推動ESG建設,城市可以吸引更多ESG投資以及可持續發展人才,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進而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

另一方面,從城市維度推動ESG發展也有其必要性:一是可以為國家ESG政策和整體目標提供落地支撐,通過制定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和需求的ESG細分政策,真正實現國家ESG政策目標的落地;二是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以及地方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從城市維度推動ESG可以有效響應和解決區域性的ESG挑戰和問題,針對當地的具體情況提供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三是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制定城市維度的ESG政策能夠為當地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從而推動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繁榮。

三類城市的探索

2024年以來,中國部分先行城市開始競相出臺ESG政策,提出各自未來的ESG發展目標。迄今已有六城一區發布了ESG政策文件,部分城市或區域也已經開始了相關研究。

目前,發布ESG政策的六座城市從城市體量、發展階段、功能定位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屬于一線城市,蘇州、廈門屬于區域中心城市,邯鄲則屬于傳統工業城市。不同的類型決定了這六座城市的ESG政策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的政策目標。

從政策背景看,六城均認識到ESG理念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出臺相關政策以引導和規范本地的ESG實踐,以期響應國家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戰略部署,并提升本地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ESG競爭力。

因此,六城政策均強調了建立健全ESG信息披露標準體系,推動企業ESG信息披露;鼓勵企業將ESG理念融入發展戰略和日常運營中,推動企業ESG實踐;培育ESG專業服務機構,完善ESG服務生態體系;鼓勵金融機構開發ESG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引導金融資源向ESG表現良好的企業傾斜。

同時,基于不同的城市定位,六城也開展了差異化的ESG探索。

作為中國的首都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市ESG政策由北京市發改委發布,其出臺背景與提升城市國際形象、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全國ESG發展高地和國際代表性城市密切相關,具有較強的示范引領作用。此外,北京市下轄區級政府也開始出臺相關的ESG發展政策,以促進北京市ESG政策更好在區域進行落地。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和金融中心,上海市ESG政策背景更側重于發揮金融優勢,推動涉外企業提升ESG能力,提升上海在全球金融和貿易領域的影響力,打造符合國際標準兼具中國特色的企業ESG標準體系。

作為中國的經濟特區和科技創新中心,深圳市ESG政策背景強調利用其先進制造業、金融服務業發達等優勢,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ESG標準規范體系,助力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推動科技創新與ESG理念的深度融合。

作為經濟特區和對臺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廈門市ESG政策背景著重于提升企業全價值鏈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企業ESG示范實踐、市場生態、服務保障三大體系,同時加強與港澳臺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ESG交流合作。

蘇州工業園區的政策背景側重于推動園區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通過發展ESG產業,提升園區的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ESG產業創新中心,促進園區經濟與環境、社會的協調發展。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邯鄲市ESG政策著眼于推動本地重點行業企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建立適合本地產業結構的ESG評價體系,解決當地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突出問題。


ESG理念的興起為城市區域競爭力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ESG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推動城市區域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區域的競爭力。對于中國其他城市而言,應充分借鑒這些先行城市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ESG工作,推動ESG理念在城市區域的落地生根,進而提升自身可持續競爭力。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