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投資于人,消費信心與經濟增長新引擎
編輯 | 黃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巴顿Y于人”這一提法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引人關注。
何謂“投資于人”?就是將資金資源投入到人的需求、人的發展和保障上。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是國民經濟循環不暢,核心問題在于消費不足。面對消費信心持續低迷的現狀和需求不足的挑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讓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那么,如何解除制約消費的障礙因素,讓人們敢消費、愿消費?
“重在‘以人為中心’推進結構轉型與結構性改革?!?/span>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強調?!巴顿Y于人”的戰略選擇,不僅著眼于短期的經濟提振,更要通過制度性改革激發人力資本紅利,為內需潛力的持續釋放構建長效機制。
為什么國家強調“投資于人”?“投資于人”具體可以怎么做?如何發掘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的內需潛力?針對“投資于人”的話題,遲福林向南方周末“品牌風向標”欄目介紹了其推進結構轉型與結構性改革的意義。
01對人投資滯后,成為消費瓶頸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投資于人”,本質是為了人,圍繞人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加大投入。遲福林認為,目前,我國對人的投資滯后于我國發展新階段人的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有研究指出,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時,人均社會性支出為1114.42美元,僅為OECD國家在相同發展水平時的55%,人均社會性支出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農民工市民化長期滯后制約消費潛力的釋放。2023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相差17.86個百分點,意味著仍有近3億農村戶籍人口長期在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獲得城市戶籍及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務。
無論是從數據還是從實踐都可以看出,農民工市民化將有效帶動消費增長,釋放巨大內需。2024年,我國農民工平均月收入為4961元。如果實現農民工市民化,農民工享受到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服務保障,農民工家庭的消費支出將大幅提高,每年有望實現數萬億元新增消費。同時,農民工住房需求巨大,市民化后將顯著拉動住房投資和消費。目前我國農業轉移人口進入城市后,在城鎮購買自有產權商品房比例不足10%。如果按照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米的一半(20平方米/人)估算,近3億農民工潛在住房面積需求為45億平方米左右。農民工市民化后,如果每年10%的農民工在城市購買商品房,將有效帶動住房投資和消費。
總的看,“消費信心不足、消費預期不穩”是我國宏觀經濟總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解決總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重在“以人為中心”推進結構轉型與結構性改革,遲福林表示。
02如何投資于人?
如何投資于人?遲福林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投資于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宏觀政策更加重視民生導向的重要信號。首先,要“真金白銀”支持消費,人們才能“敢消費”“愿消費”。這就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推動財政改革,加大公共服務投資力度。初步測算,若要實現戶籍城鎮化率從2023年的48.3%提升至60%,需進一步提升教育、社保、就業、醫療等領域的財政支出比重。
大病醫療方面,增加醫療投資,有助于促進消費長期增長。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政府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為2.9%,與全球平均水平6.5%相比還有距離;2021年政府一般人均衛生支出為558.3美元,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5.5%。
在社會保障方面,需要增加財政投入以保障退休生活質量。例如,一般認為養老金替代率達到70%以上才可以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在這方面,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替代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此外,加大對人的投資,還需要盡快實現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包圖網/圖)
03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蘊藏內需潛力
城市化能集聚效益、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是投資于人的主要載體。遲福林認為,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蘊藏著巨大的內需潛力。未來5-10年,我國服務型消費增長將處在一個關鍵時期。城市作為服務型消費增長的重要載體,不僅能夠吸引消費,而且還能帶來投資。以??跒槔?,2023年6月,周杰倫在??谶B開四場演唱會,4天吸引了15萬名觀眾,其中外省觀眾9.51萬人次,占游客總數的61.5%。2024年9月,坎耶·維斯特世界巡回試聽會??谡疚?萬名觀眾,島外觀眾占比達到96.5%。
首先,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可以帶動消費結構升級。202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額僅為城鎮的55%,其中農村居民服務消費額僅為城鎮的45%。初步測算,城市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釋放1000億元左右的服務消費需求。
除此之外,城市化還可以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變革、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將擴大服務需求,帶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
因此,“要推進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通過提升居民收入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釋放巨大內需潛力?!?/strong>遲福林表示,根據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將直接帶動人均資本存量增加3.5%,約為6.6萬億元的新增投資需求。
(包圖網/圖)
那么,形成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新格局的重點任務何在?遲福林提出以下幾點:
盡快“讓農民工成為歷史”。落實農民工就業落戶政策。全面解決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抓緊建立包括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在內的農民工基本社會保障制度。
讓城鄉二元戶籍制度退出歷史舞臺。以居住證制度取代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由人口控制向公共服務轉變。例如,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上,改變以往“以證管人”的傳統做法,實現基于“大數據”的人口服務轉變。
發揮國有資產在推進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進程中的重大作用,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基礎性作用。此外,要優化對國有資本的績效考核機制。適應新階段央企國資的新角色、新任務,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優化以往以納稅總額、GDP貢獻等經濟效益為主的評價標準,重點發揮央企國資在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中的基礎性作用,開展戰略性、長期性、綜合性評價,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考核標準。
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振消費”被列為工作首要任務,關于消費的議題隨即掀起全民熱議浪潮。
新消費新業態有什么發展趨勢?如何抓住新消費時代的機遇?提振消費有什么政策機遇與挑戰?“兩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如何完善“兩新”實施機制,確保真金白銀的優惠更加便捷地直達每位消費者?
4月14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舉辦期間,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南方周末報社承辦的2025消費發展研究成果發布活動將在海南??谡匍_。本屆論壇以“與時代共振”為主題,將邀請來自政界、學界、商界的多方代表共同研討中國消費新趨勢,探尋高質量發展的潛在機遇,期待您的關注與參與。
——南方周末“品牌風向標”欄目,從媒體的角度給予中國品牌具應用性的啟發和洞察,提高公眾對中國品牌發展的認知,預示不遠未來的風向。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