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周期發力追趕,中國銀行主打哪幾張牌?|透視金融業2024年年報?
基于全球化、綜合化優勢特色,中行打通民企出?!暗谝徽尽?,建設民企出?!凹佑驼尽?。
中行對“杭州六小龍”授信覆蓋率位列所有金融機構第一。
房地產行業仍是境內新發生不良第一大行業,但風險正逐步出清,新生成不良同比已呈下降趨勢;個人經營貸款和按揭貸款新發生不良同比增加,資產質量壓力仍存。中行將主動應對不良資產分散化、小額化的挑戰,最大化爭取現金清收。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豐雨
在長降息周期,作為商業銀行主力軍團,四大商業銀行的2024年成績單備受關注。
2025年3月26日下午,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率先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中行年報顯示,該行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稅后利潤均實現增長。更令人關注的是,該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微降,但撥備覆蓋率較上年末提升近9個百分點。
中行如何在逆周期之中實現了相當穩健的成績?在當天晚間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銀行行長張輝攜三位副行長出席。他對此表示,中國銀行積極應對降息環境,2024年末凈息差1.4%,同比下降19個基點,變動幅度預計與主要同業大致相當;2018年以來,中行凈息差從落后主要同業約40個基點明顯縮窄,目前已與主要同業基本相當。
恰是一年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曾對中國銀行2023年度業績及其在四大行中地位演變歷程進行了深度調研(詳見《金融馬拉松,中行如何做好國際化的“頭雁”?》),對該行凈息差在過往數次“降息—加息”周期下的表現進行縱橫對比后發現,歷史上中行凈息差在四大行中表現較弱且缺乏彈性,其海外業務占比較高、凈息差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
降息周期仍在進行時。一年來,中國銀行的凈息差水平為何能明顯改善?該行做了哪些針對性的戰略調整?2025年,中國銀行的重點業務方向是什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從此次業績發布會上觀察到,在行業凈息差和資產質量雙承壓的大背景下,發力“五篇大文章”、民營經濟、新質生產力和消費信貸,是中行回答上述問題的四張明牌。
“重中之重”穩息差
中行年報顯示,該行資產規模較上年末增長8.11%,首次超過35萬億元;營收和稅后利潤分別為6328億元和25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8%和2.58%,繼續保持營收利潤“雙微增”的態勢。更令人關注的是,該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但撥備覆蓋率較2023年末提升8.94個百分點。這說明該行并未以少計提作為增利潤的調節手段。
針對息差和資產質量,中行管理層重點提及了“兩個承壓”和兩個“重中之重”。這亦是該行乃至整個銀行業當下面臨的普遍境況?!皟蓚€承壓”是指凈息差承壓和資產質量承壓。中行管理層雖然強調當下該行凈息差水平與可比同業已基本相當,但2025年凈息差仍面臨下行趨勢也是不爭的事實。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基于該行年報數據測算發現,雖然2024年末該行凈息差環比三季度末僅下降1個基點,但從第四季度數據看,凈息差僅有1.36%,仍呈下行趨勢。
如何解壓?張輝表示,2025年中行將繼續把加強凈息差管理作為低息環境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和發揚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合理控制凈息差變動幅度。他還透露,2025年將在資產端加大國債和地方債投資力度,適度增加信用債投資;抓住境外利率相對高位的市場機會,合理優化外幣債券投資布局,有效控制票據、同業資產等低收益資產;在負債端通過優化存款拓展模式,以代發薪、快捷支付等重點產品為抓手,搶抓低成本結算資金、源頭資金。
做強中型客戶
穩凈息差之外,中行另一個“重中之重”便是客戶機構轉型。中國銀行副行長張小東指出,2025年,中行將把做優做強中型授信客群作為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聚焦科技金融、重點民營企業和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客群的拓展營銷措施,持續提升中型授信客戶數量。
該行2024年年報則顯示,當年末,中行授信的中型客戶數量近兩年時間接近倍增,貸款增幅高于對公貸款平均增幅。
中行還將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對信貸資源布局持續優化。例如,對“十四五”規劃包括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兩新”“兩重”等項目,該行將加強與地方政府對接,搶抓基建領域業務機會,緊密跟進地方債務壓力緩解后啟動的新增政府投資項目,重點抓好規模體量較大的16家重點分行項目儲備;而對于西部、東北等區域,中行將因地制宜把握當地特色產業,保持市場競爭力穩中有進,同時強化貸后管理與業務監測分析,夯實資產質量。
房地產有望“止跌回穩”
在降息周期中,資產質量是商業銀行應對能力的一個核心指標。
中行副行長武劍表示,中行全集團口徑不良新生成情況保持大體穩定,境外新發生不良有所下降,但境內部分重點領域承壓。其中,房地產行業仍是境內新發生不良第一大行業,但風險正逐步出清,新生成不良同比已呈下降趨勢;個人經營貸款和按揭貸款新發生不良同比增加,資產質量壓力仍存在。與此相對應的是,中行關注類貸款、逾期貸款在2024年末也有所增加,但下半年以來逾期上升勢頭已有所收斂。
如何預判2025年資產質量趨勢?武劍稱,房地產市場當前仍處于深度調整期。但隨著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轉化,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止跌回穩”,預計開發貸款資產質量壓力有望邊際改善。
受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疊加就業結構性矛盾影響,預計中行個人按揭、經營貸款等資產質量2025年持續承壓。
此外,在美元前期加息,北美、歐洲等市場商業地產不景氣、內防風險外溢等因素影響下,中行境外資產質量管控也面臨一定挑戰。
如何應對?武劍表示,中行將繼續優化金融供給結構,強信用風險全口徑、全周期管理,持續堅持“四早”原則,持續落實分類新規要求。其中,在風險管控及貸后管理方面,中行將主動應對不良資產分散化、小額化的挑戰,最大化爭取現金清收,盤活資源、釋放空間。
服務超七成“獨角獸”企業
上市已近20年,中行的戰略和策略如何緊跟國家戰略和市場變遷?
翻閱厚達370頁的中國銀行2024年年報,其開篇位置的“中國銀行簡介”尤為醒目。這篇千字文自該行上市以來,歷經近20次迭代,其修訂增刪亦是觀察該行的一個視角。與2023年版相比,2024年該行簡介最重要的變化發生在第三段,描述該行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所扮演的角色時,既保留了“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又增加了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干家、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排頭兵、做優做強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的行動派等三個新角色,更加強調自身的執行力和先鋒模范作用。
執行力體現在何處?張輝重點提及五個方面的工作實效,包括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質效持續增強,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效明顯,全面風險管理持續完善以及運營效率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等。其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方面,中行將支持“五篇大文章”和民營經濟作為業務重點。
科技金融方面,2024年,中行為10.29萬家科技型企業提供1.91萬億元授信支持,同比分別增長51%和27%;“十四五”期間,中行累計已服務超七成“獨角獸”企業,綜合化服務累計超過7100億元。
綠色金融方面,2024年末,中行境內綠色信貸余額4.07萬億元,同比增長31.03%;綠色債券投資超1000億元,境內外綠色債券承銷規模分別達2618.37億元和237.95億美元,均保持市場領先。
普惠金融方面,2024年末,中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28萬億元,客戶數近150萬戶,增幅分別達到29.63%和39.62%,服務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授信客戶超4萬戶,提供貸款超6000億元。
養老金融方面,中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累計開戶數已超千萬,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年金托管資金規模分別排名全市場第二和第三,養老金受托資金規模較上年末增長23.44%。
數字金融方面,2024年末,中行手機銀行簽約客戶累計超2.93億戶,比上年末增長6.90%,數字人民幣消費額和商戶門店數保持可比同業第一。
“杭州六小龍”授信覆蓋率居首
如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張輝表示,截至2024年末,中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超過4.42萬億元,近三年累計增幅81%,民營企業有貸戶近三年累計增幅88%,授信覆蓋面持續擴大、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爸行屑茸雒駹I企業錦上添花的朋友,也要做雪中送炭的伙伴?!?/p>
在具體做法上,基于全球化、綜合化優勢特色,中行打通民企出?!暗谝徽尽?,建設民企出?!凹佑驼尽?,支持民營企業暢通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
張輝透露,“以賦能‘杭州六小龍’為例,中行不斷強化行業研究,持續深耕科創細分領域,為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群核科技等三家企業合計提供1.5億元綜合化支持,‘杭州六小龍’授信覆蓋率位列所有金融機構第一?!?/p>
如何更好服務民營經濟?張輝表示,2025年重點做好“加減乘除”四部曲服務。
一是加大對民營企業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金融支持,進一步提升跨境融資、國際結算、海外投資服務專業性,助力民營企業“出?!?,參與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建設。他透露,2025年中行計劃支持民企項目意向融資規模超50億美元。
二是減少民營企業融資成本。為民企出海量身定制全球現金管理服務方案,落實幫扶支持及收費減免等政策,助力企業管控風險和提升資金集約化運營水平。
三是釋放科技金融乘數效應。推廣科創生態伙伴計劃,升級科技金融專屬授信服務,打造“中銀科創智能化系統”等數智創新產品,實現民營企業客群線上批量觸達和需求對接。
四是破除金融服務堵點痛點。在風險偏好、授信政策、信貸審批等服務流程中堅決杜絕不公平條款,全面提升對企業家和企業職工等全方位金融服務質效。
5年投1萬億元服務AI產業鏈
2024年,中行推出“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30條”創新舉措,將其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一年來,相關舉措收到哪些實效?
張小東對此回應稱,在產業升級賦能方面,中行聚焦先進制造、綠色轉型、數字賦能,助力傳統產業高端化轉型,期末貸款余額增長超29%;在培育新興產業動能方面,構建“梯度培育+全周期服務”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約2.47萬億元,增幅約26%;在支持未來產業發展方面,為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務,搭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全流程支撐體系。
張小東還透露,中行同步推進了機制變革,首創“新質生產力統計指標”,設立專項經濟資本配置通道,激發全行創新活力。
2025年是否將有更大力度?張小東稱,2025年1月,中行推出“人工智能產業鏈專項支持計劃”,覆蓋上游算力基礎設施、中游技術創新及下游場景應用。這一布局將縱深推進中行科技金融發展新格局,中行將以服務“人工智能產業鏈”為切入點,推動科技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和體制機制升級;通過建立“1+1+N”科技重大專項全周期賦能機制,為參與主體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務,支持“卡脖子”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截至目前,中行已為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提供授信支持達3300億元。未來5年,中行將扎實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鏈”專項綜合金融支持計劃落地,累計支持力度將超1萬億元。
“萬千百億”助力消費振興
“大力提振消費”是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經濟工作九項重點任務之首,也對金融促消費振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行如何落地以金融促消費政策?中行副行長蔡釗在回應投資機構和媒體時表示,2025年,中行計劃推出“萬千百億”惠民行動四重大禮包,包括:投放超萬億消費貸款、創造千億財產性收入、投入百億消費補貼和減費讓利、覆蓋上億境內外消費者,助力居民消費升級。
針對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政策部署,蔡釗表示,中行及時響應,在同業中快速發布個人消費貸款產品調整政策,提高額度和自主支付限額,延長貸款期限,更好滿足居民大額、長期消費需求。蔡釗表示,具體而言,將積極助力住房、出行、養老、教育等傳統消費。
但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行個人按揭貸款余額同比減少了近800億元,連續兩個年度下降。張小東對此解釋稱,2025年,中行將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續加大房貸投放力度,全年實現個人住房貸款正增長。
蔡釗則表示,2025年,中行將在文旅、國潮、綠色等新興消費領域繼續加大支持力度。2025年,中行將實現非房消費貸款同比多增。年報亦顯示,繼2023年貸款余額大幅增長45%后,2024年中行非房消費貸款余額增長近960億元。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