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ESG|蘇州方案,廈門ESG政策的“鏡鑒”

城市ESG政策需要有針對性,要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服務。即使能級較高的城市,也需要找到自身推動ESG發展的重點和關鍵領域。

責任編輯:鄒力

2024年12月31日,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廈門市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征求意見稿),并于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9日在市政府官網公開向社會各界征集意見。

作為“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以及中國第六座系統性制定ESG政策的城市,廈門方案引起了廣泛關注。此前,作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蘇州,發布了《蘇州工業園區ES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及配套方案。

廈門和蘇州,兩座區域中心城市的ESG政策和方案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路徑,一個所謀者大,提出“3+2+1”工程,要打造ESG發展全國領先城市;一個精準施策,錨定工業園區產業競爭力。

作為兩座先行城市,廈門和蘇州的ESG方案也引發了人們思考:作為區域中心城市,應該如何從城市維度推動ESG發展?

城市之所以要出臺政策推動ESG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層面的ESG政策和目標往往較為宏觀,而中國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以及地方資源稟賦各不相同,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所面臨的發展問題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圍繞城市發展目標和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量身定制ESG解決方案,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繁榮。

通過分析部分先行城市推動ESG發展的探索實踐,可以發現目前在城市維度關注ESG、推動ESG發展總體可分為三種不同的視角,包括推動城市整體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ESG投資和提升城市產業ESG競爭力。

無論從什么視角出發,城市ESG政策都需要有針對性,要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服務。即使能級(城市能級是指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具體體現在經濟、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較高的一線城市,也需要找到自身推動ESG發展的重點和關鍵,如上海市聚焦涉外企業ESG能力提升,而深圳市則采取分類施策、循序漸進、重點突破等實施策略。

蘇州:多策齊出,錨定ESG產業競爭力

2024年3月19日,蘇州工業園發布了《蘇州工業園區ES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蘇州工業園區關于推進ESG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配套方案,提出了六大工程和14項具體任務,包括優化空間布局、培育市場主體、促進產業創新發展、深化產業融合應用、擴大開放合作、營造產業發展生態等。

《行動計劃》提出了未來主要目標:(1)到2025年,ESG產業發展綜合實力實現新突破,全區ESG產業規模超650億元,較2022年增長超50%以上;服務賦能效應邁上新臺階,ESG產業創新中心落地,引進一批ESG領域國內外知名的認證、咨詢、投資等標桿型企業。(2)到2030年,集聚一大批引領前沿的ESG服務機構、世界一流的ESG應用人才;在綠色服務、數智化管理等領域形成領跑優勢,成功探索出一批ESG理念與國際開放、城市建設、企業發展融合的先進經驗,在全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蘇州方案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是在行動計劃之外,出臺了配套方案,并且在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對企業開展ESG工作進行“真金白銀”的激勵。

《若干措施》配套方案從鼓勵應用實踐、支持產業發展、形成發展合力三個方面出發,支持ESG發展。在ESG政策支持、載體供應、運營支持等方面持續創新,積極構建ESG產業生態體系。此外,為鼓勵ESG應用實踐,蘇州工業園還設置了多項資金獎勵,以推動ESG理念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落地和應用。

除資金激勵外,蘇州方案還非常重視搭建ESG生態,為企業開展ESG工作提供從標準、信息披露、評級、鑒證、金融服務、傳播等全方位的服務。

2024年5月,蘇州市工商聯、市委金融辦、市發改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構建民營企業ESG生態體系相關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組建蘇州市企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聯合會、成立蘇州市總商會相關行業的ESG專委會、制定蘇州新能源ESG有關標準、建立民營企業ESG數字化生態平臺、開展ESG智庫理論研究和培訓活動等七項重點工作舉措。

2024年6月30日,蘇州ESG產業創新中心正式開園。蘇州ESG產業創新中心位于蘇州國際數據港核心承載區“陽澄數谷”新建元數智灣內,將引進一批ESG政策研究、評級認證及綠色金融企業,匯聚一群ESG專業化領域的頂尖人才。同時,提出要構建“310”ESG產業體系,即將ESG產業細分為綠色服務、企業社會責任服務、數智化管理三大領域10個重點方向。

廈門:架構初現,部分政策有待完善

廈門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了“3+2+1”工程,即打造ESG企業示范實踐、市場生態、服務保障“三大體系”,構建ESG理論研究創新、人才培養輸出“兩大高地”,實現建成ESG發展全國領先城市“一個目標”。其政策目標是到2027年,全市ESG社會認知度顯著提升,建立并完善企業ESG信息披露標準體系與評價體系,實現廈門市國有控股企業ESG信息披露全覆蓋,形成一批企業ESG優秀實踐案例。

作為征求意見稿,廈門方案除部分目標難以衡量(如構建ESG理論研究創新、人才培養輸出兩大高地)、政策協同性不足、企業參與度和激勵措施有限等不足外,還存在以下三個需要提升的地方。

融入中心,錨定廈門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實踐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節點城市,以及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廈門市有其自身要承擔的使命和高質量發展的任務。ESG政策應立足廈門城市定位,為廈門市中心工作、發展大局服務。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啟動以來,國家賦予其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等綠色定位。2022年8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發起了“副中心ESG綠色產業創新引擎”項目,構建了由北京ESG研究院、北京城市副中心綠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中心ESG主題股權投資基金(ESG基金)三方為主的“一體兩翼” 的結構,從而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內ESG研究、ESG綜合服務、ESG產融投資的“研-產-投”閉環模式,協同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ESG發展與生態圈建設。

產城融合,培育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可持續、產城同頻共振。ESG政策要為產業發展服務,這是全球普遍共識。如2023年10月,馬來西亞政府投資貿易與工業部(MITI)發布了國家產業ESG框架(National Industry ESG Framework),以幫助企業應對歐盟日益增加和嚴格的ESG規制對其企業出口的影響。廈門市ESG政策應細化其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如ESG政策如何支撐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如何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等。

聚焦企業,給企業踐行ESG提供切實幫助。優秀的企業不但可以為城市增加稅收、吸引大批優秀人才,還可以成為城市的“名片”。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經營不負責任,會對運營所在地的安全與穩定帶來風險。因此,ESG政策的核心是引導企業負責任經營、可持續發展。目前廈門方案(征求意見稿)在鼓勵企業參與ESG實踐方面,雖然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激勵措施相對單一,難以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廈門ESG政策應從政策、資金、生態體系建設等多方面進行細化,為本土企業踐行ESG提供切實幫助。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