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們在掙扎,這是中國汽車的機會嗎?——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化道路

為什么中國尚未成為汽車的主要出口國?中國汽車業的全球化可能會經歷怎樣的路徑,面臨哪些挑戰?在金融危機中進行海外并購是中國汽車企業實現跨越增長的捷徑嗎?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的汽車銷量已經連續幾個月超過美國,中國正迅速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然而,為什么中國尚未成為汽車的主要出口國?中國汽車業的全球化可能會經歷怎樣的路徑,面臨哪些挑戰?在金融危機中進行海外并購是中國汽車企業實現跨越增長的捷徑嗎?

中國是生產“每日低價”商品的世界工廠。莎拉·邦焦爾尼在《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一書中講述了一個美國家庭試圖在一年的時間里抵制中國產品的故事??僧斔麄円幌氲揭I鞋、買眼鏡、買打印墨盒、買捕鼠器和其他一些東西時才發覺,為了堅持抵制,他們將要面臨多少從未想象過的挑戰。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08年中美貿易逆差為2663億。其中,中國的進口額為3378億,美國的出口額為715億。這組數據傳遞了非常清晰的信息:中國在日用品市場中占有主導優勢。由此很容易推想,對中國來說,在汽車出口領域成為最具象征意義的文化圖標只是個時間問題。

中國正在迅速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在2009年的連續4個月中,中國的汽車銷售總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在最近4月份的銷售記錄中,汽車在中國的銷量為115萬輛,而在美國僅為82萬輛。似乎一切跡象都在顯示,“中國式汽車工廠”正在向全球市場擴張。

事實上,如今在美國及其他一些地區,銷售目錄中已經出現了產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在汽車售價上占有重要比重,在這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然而,現在我們將要關注的是中國本土品牌車輛的出口。

中國制造的汽車在國內的銷售額正不斷上升,但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中,中國出口的汽車僅為61000輛,較上一年同一時期下降了62%。業內權威人士指出,這和世界上對汽車需求的全面下跌有關。尤其是在一些重點市場,比如俄羅斯,貿易保護措施對汽車進入市場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

原因不單如此。為什么中國尚未成為汽車的主要出口國?以先行者日本與韓國汽車制造商為參照,中國的汽車業在全球化進程中將走過怎樣的道路?面臨什么挑戰?中國汽車企業可以通過并購或者購買海外資產實現跨越式增長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