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學著掙脫“內疚”的網
當意識到這點時,我決定重新做一回自己的“理想父母”,讓改變從一些“不完美的樣本”開始:網購時放棄比價直接下單,故意在讀書會分享有爭議的觀點,允許自己周末一整天無所事事地睡覺玩耍,不做任何自己曾經認為有意義的安排。
責任編輯:溫翠玲
某個周末出門時,老父親跑到我房門口,特意叮囑:“開車除了駕駛證,也別忘了帶汽車行駛證,我好像看到你放在門口的儲物柜上,待會出門可別又匆匆忙忙給忘了?!?/p>
聞言我立即點了點頭,心里反復默念“行駛證”三個字??傻鹊匠鲩T,開出一段路后,卻猛然發現:糟糕,行駛證真忘帶了。明明聽的時候記著,轉眼便拋之腦后。我只好掉頭往回趕,一路咬緊牙關,仿佛車輪碾過的不是柏油路,而是自己那顆因懊悔而蜷縮的心。
其實這不過是一件小事——忘帶證件、走錯路、說錯話,不過是生活里的褶皺。但返程路上,我的胸腔卻像被塞滿未剔除籽的檸檬,酸澀與苦澀交織。自責的念頭不斷翻涌:“如果當時認真檢查包”“如果一直把證件放車里”……這些“如果”像一根根細線,將現實中的失誤編織成一張名為“內疚”的網,越收越緊,勒得人喘不過氣。
未被消化的負面情緒會像酸液般逐步腐蝕身心,去年體檢報告上的數據像一記悶棍,讓我第一次正視這種內耗的代價。成年后的我,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