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店員“愛豆化”:為顏值買單,還是被情緒治愈?
實體店逆境求生的新出路
責任編輯:吳耀鋒
這兩年,走進某些開在核心商圈的快銷女裝店,就可能看到畫著精致妝容的博主,在貨架前忙忙碌碌。當你疑惑網紅也要做兼職了嗎?又忽然在某個轉身,察覺他們帶著人設營業的痕跡。
我們發現,女裝零售業正在經歷一場隱秘的變革:店員的職能不再局限于銷售服務,而向著“人形種草機”轉變。與傳統的噓寒問暖式營業不同,顏值和表現力似乎才是新女裝銷售的核心競爭力。
小紅書@Weekend hub廣州
WM、BM、BF、Weekend hub……新式快銷女裝店如春筍般涌現,討論熱度也從未熄火。有人說素顏走進這種店鋪都備感壓力,女裝店不該給顧客制造容貌焦慮;也有人認為,新型銷售關系更能提供情緒價值,像是女性社群的另類構建。
當服裝店升級為多元化場景,我們究竟是在為產品買單,還是為社群服務消費?
厭女疑云下
兩類群體的焦慮
如果是第一次走進廣州市核心商圈的網紅快消女裝店,無論是誰大概率都會下意識檢查自己的outfit。
環顧四周,美式辣妹、芭蕾少女、量產地雷……從顧客到店員,各種潮人一應俱全。仿佛在提示,想融入這里,全妝是及格,有效穿搭才到平均分。在時尚之都上海,這種場景不足為奇,但在以松弛聞名的廣州,全店難見一雙拖鞋,那確實稀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