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斷骨增高”被追捧:要價高昂,可能致殘
對于手術所在城市與執刀醫生姓名,醫托“麻瓜”不愿透露,僅表示目前有三四十名受術者正住在當地,而醫生沒有更換,“是同一個團隊”。
一些受術者甚至被醫托介紹到海外開展斷骨增高手術,以規避國內監管,“小腿是帶架子的,35萬元。大腿是全內置,57萬元。包含住宿、理療、康復三個月”。
作為斷骨增高手術的受害者,“西瓜”觀察到,“腿友”中接受手術的人群以女性居多,并不是對身高的社會評價更為敏感的男性,其中一些女性個子并不矮。
責任編輯:曹海東
一些受術者甚至被介紹到海外開展手術,以規避國內禁止將肢體延長手術用于非病理性情形的監管。在美國、韓國、德國等國家,出于美容目的“斷骨增高術”并不違法。視覺中國|圖
距離那場失敗的手術已經過去了4年,28歲的“西瓜”腿骨內的三根鋼釘仍未取出。同樣未曾消退的,還有她對醫托們的怨恨。
去土耳其做手術前,“西瓜”的身高大約1.55米。她羨慕高個女生的穿衣效果,因此從學生時代起就留意長高的方法。
一種肢體延長手術走進了她的視野,俗稱“斷骨增高術”:受術者的雙腿被截斷,用器械進行牽拉。斷口處的骨頭一邊再生,一邊拉長。幾個月下來,受術者可以增高10厘米以上。
“西瓜”并不知道這個美好的故事還有殘酷的后半段。肢體延長手術風險大,難度高,并發癥發生率超過100%(1例手術可能出現多起并發癥),嚴重的可能導致殘疾。
在國內,肢體延長術的正當用途是正畸矯形,該手術由蘇聯骨科醫生伊利扎諾夫于1951年發明,但容貌焦慮的社會情緒孕育了其最佳的需求土壤:在醫托的牽線搭橋下,違規的“斷骨增高術”屢禁不絕。
最新情況是,一些受術者甚至被介紹到海外開展手術,以規避國內禁止將肢體延長手術用于非病理性情形的監管。在美國、韓國、德國等國家,出于美容目的“斷骨增高術”并不違法。
骨科醫生深知這項手術的兇險。一家知名骨科醫院的院領導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自己接診過兩例在國外斷骨增高后出現骨不連的患者,也就是斷掉的腿骨最終未能愈合。
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院名譽院長秦泗河,也是最早在國內開展肢體延長術的矯形外科專家,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即使短期內無恙,受術者的雙腿膝關節也會比常人退化得更快,可能提早迎來關節病。
強大的社會需求之下,這項技術何去何從?
增高十幾厘米,“腿友”手術致殘
做過“斷骨增高術”的人往往以“腿友”相稱。在“腿圈”內,醫托“風箏”的名氣非常響亮。
2020年前后,“西瓜”在一個微信交流群認識了“風箏”。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風箏”最初是土耳其機構“步步增高”的中國下線,后來自立門戶,逐步發展成為“腿圈”內最大的醫托。
據“西瓜”回憶,“風箏”經常在群里分享手術成功案例,渲染這項手術的安全性,以及增高之后的美好生活。
最佳的廣告莫過于現身說法:“風箏”通過手術增高13厘米之多。在他分享的視頻里,那雙布滿疤痕的長腿跑跳自如,除疤痕之外與常人無異。這讓“西瓜”打消了對手術的猶豫。
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