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盒要挑粉色的,壽衣當OOTD?年輕人的生死觀究竟是什么
一代人正在重建自己的生死觀
責任編輯:吳耀鋒
清明又至,又到了想念的日子。
去年,聚焦中國香港殯葬業的《破·地獄》上映,票房成績斐然的同時,也將幾代人對生死的不同理解放到臺前。4日,電影加長版正式上映。而喪葬元素頻頻出現在影視作品中,不過是生死討論的冰山一角。
據中華遺囑庫最新的統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有2461位90后在中華遺囑庫立下遺囑;有媒體曾就“為什么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立遺囑”發起討論,有人是想體驗跟世界說再見的感覺,但超半數人則“怕意外發生時,來不及跟世界體面告別”;近年來各種新式喪葬品牌涌現,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已經在給自己挑骨灰盒……
或許,這一代人正在用行動重建自己的生死觀。
一批人已經在設想自己的身后事了
你有設想過自己的身后事嗎?
過去,這個話題諱莫如深,可我們發現,越來越多“不尋?!钡母鎰e開始走進我們的視野。
今年2月2日,大S徐熙媛因流感引發肺炎在日本不幸去世。與“熱鬧”的熱搜格格不入的是大S的足夠“安靜”的追思會。
據媒體報道,大S在生前曾給親友留下囑托,稱自己“最想要的告別式,就是要開心、歡樂,大家喝我最喜歡的香檳,吃好吃的東西,大家來了,千萬不要哭”。在安葬骨灰前的某個傍晚,至親好友齊聚大S家,一同向她告別追思,以香檳、水果和音樂與她告別。
死亡的時間是未知的,快節奏生活和多元觀念對傳統習俗提出了新的要求。最直觀的體現便是,人們對傳統葬禮的參與度和認同感逐漸降低,并渴望以更符合自己意愿的方式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