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人生,如何上岸?
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宏觀環境導致部分行業盈利下滑、居民收入增長乏力,影響了債務人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在此背景下,個人信貸風險的防控與化解尤為重要。然而“行業尚未建立起統一、規范、標準、有效的個人風險化解機制”,這也成為部分負債人在逃避心理的驅使下深陷化債騙局的背景之一。
“貸款只能解決一時,消費提高的前提還是收入水平的改善”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陳雅峰
以貸養貸
又是倒霉的一天。22歲的蘇鵬在和老板拜訪客戶途中,手機意外摔裂。壓抑已久的煩悶,順著那道扭曲的黑色裂紋,轟然迸裂。
2020年,畢業不久的蘇鵬就職于廣東一家初創互聯網公司。因業務和回款雙雙承壓,好不容易收到項目結款,老板會預留出自己還房貸和養家的部分,有剩余再給員工發工資,如何發放也親疏有別。在長達七八個月里,蘇鵬的工資就沒一次性發齊過。每個月都會被分拆成數次發,每次千余元不等,最多時加起來也不足3500元。
許是為了排解對老板的怨氣,許是受“悅己消費”浪潮的助推,他也說不清是哪些交錯的內外因素經歷了怎樣的彎彎繞繞,最終化作了消費的沖動??傊?,過去一直用著兩千元以下安卓手機的蘇鵬,突然心一橫,決定入手一臺新款蘋果手機。
問題來了:如何在收入大幅縮水的背景下,完成消費升級式的“悅己”?捷徑近在手邊。
1998年出生的蘇鵬成長于消費金融發展和普及的年代。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于2019年年底發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86.6%的年輕人都在使用信貸產品,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把信貸產品當作“支付工具”使用,年輕人平均債務收入比為41.75%,僅13.4%的年輕人零負債。
此前,蘇鵬已對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等消費信貸產品十分熟悉。這兩款產品分別于2014年和2015年上線,主打“先消費,后付款”,最初還僅限平臺內使用,隨后便逐步拓展至線上線下多元消費場景。蘇鵬主要將這類信貸產品用于線上購物和到店支付,提現功能使用的頻率較低,通常兩三個月一次,每次千元左右,還款壓力并不大。
可這次,為滿足線下購機需求,他瞄準了一家知名電商平臺旗下的大額現金借款產品,“放款迅速、額度靈活、取現方便”的宣傳詞頗合他心意。該款借貸產品的年化利率為23%(注:對于金融機構的金融借款,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年利率24%;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當前大約為12.4%)。
據西南證券2025年3月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脈絡梳理及投資分析》,以蘇鵬為代表的“新市民人群(注:包括但不限于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等)”、中低收入人群及靈活就業人群是消費金融公司的核心業務對象。這類長尾客群整體收入水平穩定性較差、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經歷經濟周期波動或個人突發事件,便可能無法按時償還貸款,故消金公司在利率定價方面總體較高。
以某消金公司披露的產品信息為例,截至2023年年末,該公司的信貸產品年化利率主要集中在7.2%-23.76%,其中年化利率在15%-20%和20%及以上的貸款占比超八成。
“23%”的年化率意味著什么?蘇鵬毫無概念??吹健疤岈F一萬元,分期12個月,每個月的利息只有一兩百元”的界面提示后,他沒有任何猶豫。僅需上傳身份證、填寫好學歷和社保信息后,1萬元閃電到賬。
更換工作后,蘇鵬的月薪漲到萬余元。受網上“信用卡刷得越多,信用分越高”的說法鼓動,蘇鵬又激活了信用卡。被借貸平臺作為營銷噱頭的“額度PK”,也成為部分年輕人在朋友圈中暗自較勁的“面子之戰”。
網貸入口無處不在,借款“秒到賬”的即時滿足,疊加彈性分期、延遲支付的機制設計,助長了部分年輕群體的超前消費沖動。那個階段,蘇鵬購物已經不太考慮價格:一次逛街就能花掉5000元,請朋友吃飯刷掉1000元才有面子;想聽演唱會,一個月能看上三四場,門票加上往返交通費、住宿費等,單次就需要兩三千元……很快,他的信用卡額度先是突破了兩萬元,不久又越過了三萬元。
由于沒有記賬的習慣,蘇鵬仿佛蒙眼踏上了一條失控的傳送帶。到2021年,以貸養貸已成為他的日常。
“比如月末信用卡要還1萬多元,可工資除去房租、生活費就只剩下三四千元。信用卡不能提現,不想逾期就只能去網貸平臺借。我一般會提前五六天借個六千到一萬元,到了還款期先把窟窿堵上。借多了,A平臺不給貸,就去找B平臺?!币驗榻桢X太過容易,蘇鵬并不焦慮。至于下個月要怎么還,下個月再考慮。
然而,為了避免逾期而以貸養貸更像是在飲鴆止渴。截至2025年1月,27歲的他已經負債近40萬元,每月還款額逼近3萬元。站在新一年的起點,蘇鵬看著觸目驚心的數字,心慌突然猛烈襲來。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貸下去了,早已注定的終點還是來了。
網貸入口無處不在,借款“秒到賬”的即時滿足,疊加彈性分期、延遲支付的機制設計,助長了部分年輕群體的超前消費沖動。
一個黑了,接著全黑了
債務危機不僅吞噬著部分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也將一些中年人拽入無底黑洞。
39歲的安茜聲音柔和,透著一絲波瀾不驚的沉穩。丈夫比她年長一歲,婚后二人在廣州購入一套小兩居。迎來二孩后,又在佛山添置了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總價220萬元,首付三成,是典型的中產家庭。
夫妻倆從事了十幾年的房地產銷售,見證了行業順風順水的黃金年代。2016年,全國房地產的銷售額超越2013年的峰值,創下歷史新高。市場狂熱,安茜的丈夫作出了下海掘金的決定。
這是理性思考后的結果——他當時32歲,繼續留在地產公司任銷售總監,收入固然可觀,但礙于學歷等因素,后續升遷會有瓶頸;即便往后不被排擠,大概率四五十歲還在原地踏步,終究會被后浪拍在沙灘上。與其到時陷入被動,不如為長遠計,在還有選擇的年紀搏一把。安茜支持丈夫的選擇,但兩個孩子一嬰一幼,這意味著她需要投入更多時間照顧家庭。一番斟酌后,安茜離職做了全職媽媽。
順利完成初期的幾個小項目后,安茜的丈夫與合伙人看中了在廣州天河區投資商業公寓的商機?!爱敃r政府規劃了很多商業用地,公寓和商鋪市場很熱,有些地方百來萬元就能上車。很多同行躍躍欲試,一旦遇到不錯的機會,就生怕錯失?!痹诟I主方簽訂了包銷對賭協議后,他們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前期廣告包裝和外立面整改。作為三個股東之一,安茜的丈夫出資200萬元,這是一家人的全部積蓄。
然而僅半年后,廣州的土地市場便呈降溫態勢,并在此后一年持續轉冷。投資幾乎“打了水漂”。為了挽回損失,公司從廣州轉戰佛山,開始拓展地產電銷業務。那也是夫妻二人在銀行大規模貸款的開始。
截至新冠疫情前,通過在銀行的消費貸、信用貸、房產抵押貸等形式,二人名下的貸款數額已超百萬元。不過由于彼時企業經營總體平穩,逾期的壓力并不大。然而自2020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步入深度調整期,房企的整體資金來源下降,特別是隨著多家地產龍頭先后爆雷,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顯現,“甲方倒了,乙方拿不到甲方的結款,我們這樣小的丙方、丁方更是回款無望?!?/p>
因為公司仍有業務推進,為了“留得青山在”,安茜和丈夫開始做各種小額貸款?!靶袠I好的時候,銀行都追著你放款;后來行業低迷,再加上我們本來負債就高,銀行這扇門就關閉了,我們只能去找其他窗口。我們要養員工,也要養自己。如果真的逾期了,公司日后的經營會大受影響?!?/p>
不同于此前在銀行貸款,利率一般在7%-8%,小額貸的利率大都是20%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