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擔憂人文學科在科技面前的潰敗”

“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都能感到互聯網對城市空間的沖擊?!笨苹米骷?、城市規劃師顧適說,“城市空間的活力在降低,許多活動可以通過線上解決。而接下來,我們要應對更嚴重的一輪取代——虛擬對現實的取代,和非人對人的取代。當這個威脅性太大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將想象力放在當下,只有通過科幻的方法才能打開我們現在所處的當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Marianne Andres/圖)

從2024年年底到2025年1月,中國科技公司DeepSeek發布的AI模型DeepSeek-V3、DeepSeek-R1橫空出世,并隨著在美國應用商店的上市而引發全球關注。一時間,興奮、焦慮或緊張的情緒彌漫大眾話語場,“革新”“發展”“取代”的字樣在互聯網屢屢出現。有人用DeepSeek出色的中文生成能力寫小說、寫詩、寫公文,有人讓它預測AI會淘汰哪些職業……ChatGPT在兩年前掀起的震驚和狂喜再度浮現,并在過去的兩個月里持續激蕩著科技討論的水花。在此之前,算法、大數據、數字化平臺帶來的浪潮已深入日常生活,參與塑造著個人的行為、觀念或情感。技術帶來的颶風,將現實推向了一個新的世界。

在2024年下半年出版的小說集《2181序曲》的后記里,科幻作家、城市規劃師顧適記錄了她2023年參加的一次關于多極地緣政治和行星級計算研討會。在小組討論中,她提到幾年前在法國學習城市規劃時,問當地官員新增的地鐵閘門是否會被用來收集居民的通勤數據,當地官員的回復是:不會,這是違法的。而研討會的發言人、科技哲學學者本杰明·布拉頓回應道:“從你提及的歐洲案例來看,如果數據無法收集,這個事實就不存在,說明這些數據承載的行為對新的文明毫無價值——這些內容無法被帶入新的時代?!?/p>

沿著這個邏輯,顧適推演道——“如果現實無法被數據化,那么現實在新的文明面前就失去了意義?!爆F實是否已經坍縮為虛擬世界的一個選項?

2017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世界科幻大會,顧適(中)和劉宇昆(右)、日本作家藤井太洋合影(受訪者提供/圖)

人文學科的回應顯得孱弱?!拔冶容^擔憂的是目前人文學科在科技面前的潰敗,”顧適說,“我狹小的視野里仿佛只看見幾個科幻小說作家,在晃著自己手里的小旗子對大家小心翼翼地說:要是再不做點什么的話,世界可能會變成這樣子哦,你們要不要再想想?!倍诟蟮囊曇袄?,哈佛大學大規模取消文科專業和課程,歐美文科院系資金緊縮、財政赤字甚至關閉,似乎在昭示著全球人文學科寒冬的到來。

在顧適入圍雨果獎最佳短中篇的小說《<2181序曲>再版導言》(收錄于小說集《2181序曲》中)里,她以自嘲口吻寫下這樣的情節:深空探索飛船即將進行長達900年的航行,科學家們困惑于如何防止飛船上的人類發生戰爭。故事中,一位專家提出:“或許只有科幻作家才能回答這個問題?!?/p>

人文學科究竟要如何回應當下快速發展的科技?當未來以不可阻擋的方式成為現實,是否只有經由科幻、經由對未來的思考和想象,才能重新打開當下?

當現實成為虛擬世界的一個頻道

南方人物周刊:在《2181序曲》的后記中,你提到了2023年年初在北京大學參加的關于“數據主權”的研討會,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讓你印象最深刻的觀點是什么?

顧適:那次研討會是博古睿研究院和北京大學哲學系一起合辦的活動,主題是“半球堆棧:關于多極地緣政治和行星級計算”,活動邀請了很多國外的學者和一線的青年研究者,比如硅谷人工智能企業的員工。第一天先聽了主題演講,包括主講者本杰明對半球堆棧的說明,下午大家分成四個小組,分別討論四個議題,包括“大模型”“芯片戰爭” “天體政治學”和“數據主權”。第二天比較有意思,我們到現場學習如何使用一些當時很新的人工智能,比如Midjourney,怎么用它生成圖片。我在那里知道了怎么去引導人工智能幫助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