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被認定為高新企業引質疑:扶持政策不能成為騙補白手套
任何形式的補貼都應慎之又慎,從公共利益出發,為社會大眾服務,不能讓財政補貼成為端上案板的唐僧肉。這一方面是依法行政與合理行政的需要,對納稅人負責;另一方面也是創造更公平與法治化的市場環境,打造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之間公平競爭,本身也是市場經濟運轉的底層邏輯。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陜西一家物業管理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引發關注。據高企認定官網披露,在陜西省認定機構2024年認定報備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第二批補充備案的公告中,陜西怡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而物業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并不是陜西獨有。
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二條,“高新技術企業”是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并在中國境內注冊一年以上的企業。而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包括電子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新材料技術、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八大類別若干項具體的行業領域。
眾所周知,物業管理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物業管理,屬于服務業。根據相關文件,可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