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夢想家和架橋人

在過去半個世紀里,柏原正樹持續重塑并深刻拓展了代數分析與表示論這兩個重要的數學領域,激勵和啟發了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家。

責任編輯:朱力遠

當地時間2025年3月26日,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宣布,將2025年阿貝爾獎授予日本數學家柏原正樹,以表彰其在代數分析和表示論領域做出的基礎性貢獻,特別是發展了D-模理論和發現了晶體基。柏原正樹也是第一位獲得阿貝爾獎的日本數學家。

1980年代,柏原正樹和法國數學家合作,建立了層的微局部理論。圖為柏原正樹在法國做學術交流時的情形。(資料圖)

1980年代,柏原正樹和法國數學家合作,建立了層的微局部理論。圖為柏原正樹在法國做學術交流時的情形。(資料圖)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阿貝爾獎和菲爾茲獎,同為數學界最具重量級的獎項。這兩個獎項,也經常被稱作“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但是,相較于四年頒發一次,獲獎者僅限四十歲以下的青年數學家,而且獎金僅有15000加拿大元,約合人民幣不到八萬元的菲爾茲獎,阿貝爾獎在形制上,更加接近于“正版”的諾貝爾獎。

阿貝爾獎以挪威數學家尼爾斯·阿貝爾(Niels Abel)的名字命名,旨在獎勵那些做出具有卓越深度與重要性的工作的數學家。自2003年起,阿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由挪威政府主辦,挪威科學與文學院任命的五人委員會負責篩選提名和決定得獎者。阿貝爾獎不設年齡限制,每年頒發給一位或者幾位研究領域相近的數學家。設立之初,阿貝爾獎的獎金為600萬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430萬元。2019年開始,阿貝爾獎的獎金增加到750萬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538萬元。跟諾貝爾獎一樣,阿貝爾獎只授予在世者,如果得獎者在宣布獲獎后離世,則會獲追授。

可以發現,阿貝爾獎在各個層面上,都與諾貝爾獎的形式極為接近。實際上,阿貝爾獎設立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了彌補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的缺憾。

1895年11月27日,在巴黎的瑞典-挪威俱樂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簽署了個人的第三份,也是最后一份遺囑。在這份遺囑中,諾貝爾授意將自己的遺產設立一個基金會,并將基金會每年的收益用來獎勵那些在物理、化學、生理及醫學、文學以及和平領域“為人類帶來最大福祉”的杰出人士。

這一獎項就是后來的諾貝爾獎。

首屆諾貝爾獎于1901年頒發。在首屆諾貝爾獎頒發前的1899年,得知諾貝爾遺囑中設立的獎項不包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