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學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首屆中國法學名家論壇綜述

新中國建國60年正好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諺語。前30年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無法無天、天天折騰的歷史,后30年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進入法治初級階段的歷史。

責任編輯:戴志勇

法學各科群英第一次聚首共論六十年曲折磨難追求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何勤華教授在致閉幕辭時說,本屆論壇是一場“名家的聚會,思想的盛宴”  圖/資料圖片

 

法理學 法史學

應該研究法學本身的問題

復旦大學鄧正來教授認為,我國法學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里取得巨大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法學的主要論域討論的還是法律與政治的關系問題,關于法的本質的討論、法治問題的討論、法的現代性問題的討論,都逃避不了政治這一主題。而法學是一門不同于政治學的學問,應該研究法學本身的問題,不能陷入政治之中而失去法學本身的獨立性。又如,過去30年的中國法學沒有認真研究當代中國的問題,沒有深入了解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狀況,沒有努力為中國的社會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因此,當下的中國法學應該尋求突破,尋求建立真正的中國法學。

接續被中斷的中國法律近代化進程

華東政法大學何勤華教授認為,1949年“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的決策與1952年批判舊法觀點、改造舊法人員的“司法改革運動”,中斷了中國法律近代化的進程,為給蘇聯法和法學全面進軍中國留出巨大空間,使得中國法和法學游離于世界法和法學的主流之外,成為一種封閉的、狹窄的、低水平的法和法學,并導致社會上法律虛無主義橫行。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述錯誤才得以糾正。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我們事實上將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和司法改革運動的必然性一點點地全部消解掉了,這表明無論遭受怎樣嚴重的挫折,中國仍然沒有違背法和法學發展的延續性、繼承性的一般規律。

憲法學

憲法的遺憾是實施力度不夠

專家們認為,憲法是根本法,雖然憲法研究中存在很多禁區,憲法學相比其他學科所經受的曲折和磨難更多,但是,幾代憲法學人執著追求,為我國憲法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憲法學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不足之處,當前中國憲法的一大遺憾是憲法實施力度不夠。部分與會專家分析了我國在政治層面上似乎出現的將兩院制納入“西方那一套”的認識傾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應當正本清源,厘清概念,并在尊重憲法與憲法學發展歷史的基礎上認真思考。

刑法學

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應并重

武漢大學馬克昌教授認為,我國刑法的機能隨著國家的情況變化而變化。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曾長期靠政策來治國,致使直到1979年才頒布第一部刑法典。這部刑法典共有28種死刑罪名,其中“反革命罪”占到一半以上,這反映了當時仍然十分重視用刑法武器“嚴懲各種反革命活動”。但隨著國家的主要任務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踐中被以反革命罪定罪判刑的越來越少。19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