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苗擴容,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自2008年以來,中國尚未在國家免疫規劃中引入任何新疫苗。自費疫苗的低接種率和不公平問題,引發了社會對加強國家免疫規劃的普遍關切。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在疾病大流行期間,人們對疫苗的渴望和關注到達了頂峰。在疫情之后,學者們開始研究如何擴大免疫規劃的范圍以抵御更多病毒的侵襲。
2025年3月24日,杜克大學及昆山杜克大學湯勝藍教授團隊在《英國醫學雜志——全球健康》(BMJ Global Health)發表的最新研究,深入剖析了中國擴大免疫規劃(NIP)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實施免疫規劃是應對傳染性疾病防控最經濟有效的措施。中國曾取得了疫苗可防控疾病的巨大成就,但不應該止步于此,我們的研究剖析了疫苗擴容的關鍵性問題,也提出了可能的解決辦法,希望能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敝饕芯空?、杜克大學醫學院教授、昆山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聯合主任湯勝藍告訴南方周末。
免疫規劃的成就與不足
中國是全球最早啟動國家免疫規劃(NIP)的國家之一,覆蓋規模龐大。自1978年實施以來,該計劃的疫苗種類逐步增加,從最初的4種擴展至10種,再至14種,預防疾病數量也從6種增加至15種——俗稱“14苗防15病”。
這些疫苗的普及大幅降低了嬰幼兒及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有力保障了中國兒童的生命健康,并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中國比全球提前20年消滅了天花,于2000年實現了無脊灰目標,2006年之后再無白喉病例。2002年,中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此舉使5歲以下兒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67%下降至2006年的0.96%,摘掉了“乙肝大國”的帽子。通過廣泛的麻疹疫苗接種,中國麻疹的發病率從1978年的100,000例以上大幅下降至近年來的數百例,接近消除目標。
中國是全球最早啟動國家免疫規劃(NIP)的國家之一,覆蓋規模龐大,有力地保障了中國兒童的生命健康。視覺中國|圖
遺憾的是,近年來中國的國家免疫規劃進展遲緩。中國最近一次擴大免疫規劃可以追溯到2007年,那一年,中國將甲型肝炎、麻疹風疹聯合疫苗、流行性乙型腦炎以及A群和C群腦膜炎球菌疫苗等納入國家免疫規劃,進一步擴大了對兒童的保護范圍。?
但自2008年以來,中國尚未在國家免疫規劃中引入任何新疫苗,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強烈建議所有兒童常規免疫接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