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ESG: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應對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開展ESG披露與評價,以更加規范化、流程化和量化指標的方式,推動這些對國計民生以及氣候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的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鄒力

近年來,中國在重大工程建設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資源消耗大、碳排放高,對生態環境影響較為突出;另一方面,項目質量與安全問題較多,工人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社會問題日益凸顯。此外,還存在腐敗、工期延遲、風險控制不力與利益相關方溝通不暢等治理問題。

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化,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已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工程項目的ESG也開始受到關注。

工程項目ESG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項目層面的具體實踐,不僅是企業ESG的深化與創新,更是推動重大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

企業ESG向深發展的新陣地

企業ESG是企業整體戰略可持續性的體現,而項目ESG則是將ESG理念細化到項目層面的具體實踐。項目ESG不僅是企業ESG的延伸,更是對其深化與創新。

項目ESG的實施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落實其ESG戰略與目標。通過在項目層面分解和具體化ESG要求,企業能夠確保其戰略目標在每一個項目中得到落實,從而提升企業的整體可持續性表現。項目是很多企業連接市場、接觸公眾的觸角,良好的項目ESG表現更加能夠被利益相關方直接感知,更能夠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增強社會公眾對企業的認可和信任。這不僅能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合作機會,還能降低融資成本,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此外,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投資規模和經濟活動往往超過許多企業的年產值,其環境、社會和治理影響也更為顯著。因此,在其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從規劃立項、設計到建設運營至完成使命拆除處置——引入ESG理念,開展可持續披露與評價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制定良好的戰略和目標,以及科學合理的治理,實現環境與社會正面影響的最大化,同時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目前,絕大多數的ESG工作仍集中在企業層面,而在項目層面開展ESG則還處于萌芽和探索階段。在項目上大規模進行ESG披露與評價,不僅是對2004年聯合國倡導的ESG事業的拓展與創新,更是推動這一理念發展20余年且走向更深層次應用的關鍵一步!

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挑戰與應對

在各類項目中,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改善社會基礎設施、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這些項目也因其投資規模大、工期長、參與人員多、資源消耗大,以及建設過程中對環境與生態影響突出等特殊性,面臨著諸多挑戰。

挑戰1:投資規模巨大、建設周期長、參與人員眾多

在投資規模方面,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通常涉及巨額投資,從數億到上千億元不等。例如:京滬高鐵項目總投資超過2200億元人民幣,該項目的建設不僅提升了中國鐵路運輸的效率,還促進了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港珠澳大橋項目總投資約1269億元人民幣,作為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該項目的建成顯著縮短了三地之間的交通時間,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

在建設周期方面,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通常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例如:三峽工程項目從1994年正式開工建設到2009年全面竣工,歷時15年。該項目的建成有力改善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條件,并提供了大量清潔能源。而正在進行的川藏鐵路項目預計建設周期超過10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改善西藏地區的交通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此外,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涉及大量的參與人員,涵蓋設計、施工到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前后可能有上萬人甚至數十萬人參與。例如,三峽工程項目在建設高峰期,施工現場有超過10萬名工人同時作業,另有數以萬計的設計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支持人員參與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之一,在施工高峰期間曾有5萬多人同時作業,上千家單位同時施工。在建設過程中,還動員了大量社會資源,包括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科技人員。

挑戰2:資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生態環境影響突出

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通常具有資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生態環境影響突出的特點。例如,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長達55公里的超級大橋,其建設使用的42萬噸鋼鐵足夠建造60座埃菲爾鐵塔,同時還消耗了108萬立方米混凝土。如果將這些混凝土用來鋪設標準籃球場,可鋪設約2.7萬個。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全球建設和建筑工程領域的碳排放占總碳排放的40%。在中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如高速公路、鐵路和大型橋梁的建設,資源消耗、碳排放問題尤為突出。2022年,中國生產了全球51%的水泥、60%的鋼鐵和58%的鋁。最近,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的通知,顯示鋼鐵、水泥、鋁三種材料生產的碳排放約30億噸,其中很大部分用在工程建設項目。將這三個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充分表明工程建設項目對于國家和行業節能降碳的重要作用。

挑戰3:項目質量與安全難保障,工人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社會影響大

質量與安全是工程建設項目的基礎要求,一旦出現問題,將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盡管過去一年在國家統籌領導下,各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呈現事故總量持續下降、較大事故穩定下降、重特大事故明顯下降“三個下降”的趨勢,但建筑行業的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2024年12月12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專門召開中央建筑企業安全生產形勢分析會,指出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但建筑業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涉及中央企業較大及以上事故有所增加。部分央企項目現場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責任未能有效傳導到基層一線。工程建設項目的安全事故不僅造成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還嚴重影響了項目進度和社會聲譽。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工程建設領域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23年全國建筑行業勞動力平均年齡達到45歲,其中50歲以上工人占比超過30%。勞動力短缺不僅影響了項目的施工進度,還導致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挑戰4:腐敗、合同執行與風險管理等問題,治理復雜

由于工程建設領域資金高度密集龐大、涉及專業眾多、利益關系網復雜,從項目立項開始到投入運營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腐敗風險,導致工程建設領域是腐敗高發地帶。為了給工程建設領域清障護航,中央紀委和國家監委接連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今年兩會期間,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檢察機關積極參與重點領域腐敗問題治理,起訴金融、能源、醫藥和基建工程等領域腐敗犯罪5081人?;üこ淌歉瘮〉闹攸c領域,其中腐敗行為不僅損害了國家和社會的利益,還嚴重影響了項目的公平性。

除此之外,工程建設項目治理中還存在合同管理、風險控制等突出問題。合同管理問題包括合同條款不規范、合同變更頻繁及合同執行不嚴格,導致項目成本和管理風險上升。在風險控制方面,部分項目在前期規劃和設計階段對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識別不夠全面和深入,導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各種突發情況時應對能力有限。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存在評估方法不科學、評估指標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對風險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估計不足,難以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此外,一些項目雖然制定了風險應對計劃,但在實際執行中也常因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估機制而落實不到位。

另外,工程建設項目治理還存在制度和監管問題。例如,招投標制度執行過程中,資格預審標準不夠明晰、評標方法缺乏科學性,難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監管部門對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管缺乏深度和持續性,日常監督檢查常流于形式,難以發現隱蔽性較強的違規行為。部分工程管理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難以有效應對項目管理中的復雜問題。

總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在環境(E)、社會(S)、治理(G)方面,與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以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適應性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

通過開展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ESG披露與評價,企業可以更好地管理項目的環境風險,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例如,采用綠色建筑材料、優化施工工藝、加強生態修復等措施可以顯著降低項目的環境影響。

在社會層面,開展重大工程建設項目ESG披露與評價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保障項目質量和安全,改善工人工作條件,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比如,加強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提供技能培訓、改善工人福利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工人的工作滿意度和生產效率。

在治理方面,重大工程建設項目ESG披露與評價能夠幫助企業建立健全項目的管理與治理結構,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決策效率和管理水平,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和長期穩定運營。再如,建立透明招投標機制、加強項目進度管理、完善合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減少腐敗和工期延誤問題。

響應國際條約與國家政策的新接口

在國際上,自2015年通過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巴黎協定》以來,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ESG作為一種具體的操作指南和衡量指標,為企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路徑。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通過開展ESG披露與評價,可以借鑒ESG工作的優勢,以更加規范化、流程化和量化指標的方式,推動這些對國計民生以及氣候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的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梢哉f,重大工程建設項目ESG為工程建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有力抓手。

在國內,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多次頒布文件,要求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公開,推動可持續發展。例如,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投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的通知》,尤其是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明確要求在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過程中,重點公開批準服務信息、批準結果信息、招標投標信息、征收土地信息、重大設計變更信息、施工有關信息、質量安全監督信息、竣工有關信息等8類信息。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10月28日通過,2016年7月2日修訂,2018年12月29日修正)則作為國家法律明確規定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公示要求,包括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全文公開和公眾參與程序。開展重大工程建設項目ESG披露與評價,不僅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要求,還能通過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科學的評價體系,更好地回應社會關切,提升企業通過新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當前,國際和國內在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層面的ESG披露與評價標準和實踐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不僅填補了學術空白,也具備極大的實踐創新價值,為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和運營方式帶來創新性轉變。從審批角度來看,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ESG披露與評價有助于提高重大工程項目的透明度和可持續性,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持,優化審批流程。

隨著中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完善的ESG披露與評估體系將使中國的重大工程項目在國際上樹立更高的標準和形象。同時,綠色金融和不動產投資信托(REITs)在支持重大工程實踐方面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尚缺乏系統的項目披露和審批評價體系。通過建立、完善和推廣ESG披露與評估體系,不僅有助于提升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有效促進中國重大工程項目的綠色轉型,也為重大工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 作者系聯合國環境署(UNEP)全球建筑建設聯盟(Global ABC)成員、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