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華棟:文學是一種元敘事,文學不會死
“《西游記》有各種方式的改編,游戲也能改編,《黑神話:悟空》就是一個成功范例。(《西游記》)它也是一個文學母本,但在今天一個全媒體時代,能轉化成這么漂亮,結合了視覺、聽覺、想象的21世紀的游戲,這是文學母本的作用。這真的是給作家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你到底有沒有能力在這樣一個時代里面創造出這樣的作品?”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劉悠翔
“閱讀永遠是人類跟自我生命對話最好的、凝視般的方式?!?025年初,邱華棟的最新小說《空城紀》入選2024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年度好書。他談及文學的意義,主要體現于想象力的蓬勃?!拔膶W的想象力給我們帶來很多其他方面的想象力,如果沒有想象力在藝術中呈現,人類的文化會多么貧乏?!彼f。
歷史小說《空城紀》寫作延續多年,邱華棟為此閱覽大量西域相關文獻,實地走訪諸多古城、遺址。他對龜茲、高昌、尼雅、樓蘭、于闐、敦煌這六座西域古城的過去展開想象,為那些被風沙吹拂、掩蓋的歷史時間做傳。
小說寫作緣自少年時代與一處漢唐廢墟的相逢。他告訴媒體,十多歲時,自己曾在新疆的沙漠中偶然經過一處芳草萋萋的廢墟,看見成千上萬只野鴿從廢墟中升騰。那個瞬間所扯動的想象之線,推動他在若干年后,將歷史從空茫處拔起。
邱華棟十幾歲時便開始創作,1990年代起,陸續寫出“北京時間”系列小說,在其中關注城市文化中產和小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況——九十年代中期到北京追夢的流浪藝術家、2000年初經濟形勢下中產階級的物欲與心靈困頓等等。
2025年1月,《邱華棟文集》中收入這些以城市為背景的小說。他回望舊作,自覺已是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而它們留存下“1990年代中國城市的一些變化,在年輕人心靈上的一些投影,以及年輕人尋找自我價值實現的蒼茫感、挫折感、獲得感,什么樣的感受都有,五味俱全?!彼麑δ戏街苣┯浾哒f。
邱華棟,作家,1969年生,新疆昌吉人,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近年來,跨度千年的歷史與文化成為他的書寫對象。2020年出版的非虛構作品《北京傳》,將北京城千年來的城市流變納入筆下?!犊粘羌o》則從漢唐出發,試圖再現西域古城在過去千年里的起落浮沉。
寫作《空城紀》時,邱華棟啟用“石榴籽”的小說結構——由30個短篇構成6個中篇,如同石榴的六個子房,再構成一個完整的,如同石榴般排列緊密的長篇小說。
南方周末年度好書(虛構類)提名人、作家李洱評價《空城紀》:“由于對小說的結構有著多年的思考和操練,邱華棟終于可以孤注一擲,在這部長篇巨制中大顯身手,其紋枰對弈般的書寫雖然是艱難的,卻給人以撒豆成兵的快意?!?/p>
小說家能再造一個時空
南方周末:作為小說家,怎么看待原創?它對小說創作為什么這么重要?
邱華棟:一切擁有原創力的作品,個性是特別突出的。人類的文學是一條長河,互相之間都有聯系,每一部原創作品必定會激發另外的作品。我覺得每一部作品里,原創的因素實際上也都有來源,但這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