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孝:鄉土寫作,歸根到底是處理你有感觸的生活
“從外人的眼光來看,(他們)過了微不足道、毫不起眼的一生。但恰好我是一個寫作者,而且我生活在這個村莊里面,我快40歲了,從我六七歲記事起,相當于三十年左右的時間,我是看著這些人物,從他們的青壯年、中年一步一步變老,家里面有什么樣的變故,所以還是想通過文字把他們記錄下來?!?/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悠翔
魏思孝善于自嘲與調侃。正式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不明物》時,他在豆瓣上給自己打了一星差評,自稱語文從不及格,戲謔地勸讀者“千萬別買《不明物》這本破書?。?!”以退為進,請讀者評價時手下留情。六年后,他給自己的另一部作品打上五星好評,調侃“沒進步空間了”。
在他早期的寫作中,出現在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小鎮青年,他們無聊、平庸、迷茫,卻也都在努力生活著,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魏思孝部分自我的映射,他將這一時期的寫作稱為“青春焦慮文學寫作”。
三十歲之后,再看當時的作品,他對自己感到失望,“三十歲之前,我的自我很大,可到了三十歲之后,我開始焦慮……我覺得曾經的自我都不值一提,自己也沒那么重要了”。他將寫作視野投向更廣闊的鄉村,用大約五年的時間完成“鄉村三部曲”——《余事勿取》《都是人民群眾》《王能好》,對準具體的人和事,寫出了處在變化之中的鄉村與鄉民的處境。
持續書寫自己熟悉的鄉村生活后,魏思孝也想嘗試寫一些不熟悉的領域,比如女性的情感世界。這或許也是他身為一名寫作者的野心,遺憾的是,魏思孝對自己嘗試的結果不太滿意,他覺得還存在寫作處理上的問題。
這兩年,他再度回歸自己熟悉的鄉村題材,創作出長篇小說《土廣寸木》,作品獲評2024南方周末年度十大好書。這一次,魏思孝不再以通常意義上的人物延續來構建小說,而是對準事物和地點,由此勾連出世事百態?!锻翉V寸土》這部小說的書名既在字面意義上對“村莊”二字進行拆解,在魏思孝看來,小說也完成了他“文學意義上對‘村莊’的拆解”。
魏思孝,作家,1986年生,山東淄博人,出版有多部小說(集),長篇小說《土廣寸木》獲第七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南方周末資料圖
關注人在鄉村處境下的生活選擇
南方周末:你之前說過,“為什么會寫一部小說?肯定是因為生活中的某個瞬間(某段對話或者某種情景)深深觸動了你,才會讓你花費那么多的心力去構想,去鋪陳,從而表現這個觸動你的瞬間?!薄锻翉V寸木》觸動你的瞬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