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擾民”問題待解
隨著地鐵在全國的普及,一些涉及公眾利益的問題仍不可避免地成了公共話題,目前最直接地被關注的地鐵話題是噪音和振動。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朱慧靈
■民生觀察
2008年11月17日,杭州地鐵在施工中發生事故?!D/CFP
每有地鐵列車開來,碗柜里的碗碟便開始抖動,列車經過時,抖動最烈,瓷器彼此碰撞,玲玲作響,直到列車開過。這樣的狀況,每隔幾分鐘發生一次,從早到晚。
在上海東安路338號住宅小區,地鐵站口施工作業面距離住宅樓最近處,一度僅2.8米。施工開始后,住宅樓的墻面開裂明顯擴大了,“貓狗都鉆得進去”,業主代表黃松柏說。
對于地下施工來說,填埋時間不一、標準不一、相對口徑較大、填埋較深、材質和銜接都相對薄弱的混凝土污水管,是一大心病。
位于上海市長寧區的紅莊小區,因為地鐵的到來引發了軒然大波。
上海地鐵的10號線和11號線,將在這里交會。部分小區業主認為:地鐵站如果建在小區邊上,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環境。
在居民持續不懈的投訴聲中,設計方一度準備放棄這一車站,但因涉及兩線交會,整體線路設計無法承受這樣大的變更,于是談判還在曠日持久地進行著。
地鐵其實被許多專業人士認為是“很環保的工程”。如地鐵以電力驅動,沿線無大氣污染及水環境污染等環境問題;地鐵采用冷水循環實現集中供冷,冷卻塔中循環的完全是水氣。軌道交通線路產生電磁輻射一般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
但隨著地鐵在全國的普及,一些涉及公眾利益的問題仍不可避免地成了公共話題。至2007年末,全國城市擁有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775km。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幾個直轄市,近年來包括了長春、廣州、武漢、南京、沈陽、成都等省會城市,大連、蘇州、深圳、寧波等城市也陸續加入地鐵建設大軍。
行業標準《地鐵設計規范》環保部分的主筆人、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技術部副部長劉揚教授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目前最直接地被關注的地鐵話題是噪音和振動。
減小噪音的要求是不是很奢侈
以上海紅莊小區為例,小區居民打聽到將有三個冷卻塔被排布在小區周邊,另還有通風口與進出口。業主代表擔心,“廢氣煙塵將無法進行有效稀釋”,“還有列車運行噪聲和風機噪聲”……
對此,參與設計的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黃中和表示:為了降噪,他們在設備外包裹降噪材料,在風亭和冷卻塔外圍加設一個建筑物,“把它們包在房子里,對小區的影響就降低了”。
環評報告也寫明:“風亭、冷卻塔應盡量避開噪聲敏感建筑,設備應選用超低噪聲或靜音型產品;風亭主風口應背向噪聲敏感建筑。若實在無法避開,應采取消聲措施。”
紅莊小區的噪音問題已被設計單位重視。而在許多情況下,地鐵噪音問題在京、滬、穗等一線大城市的中心城區仍較明顯。
根據《城市區域噪聲標準》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