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孔子”的日子

在安徽小鎮湯池開辦了3年的儒學民間教育機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停辦了?!叭鍖W”曾深入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如今,“孔子”已經離開,這個“儒家凈土”又呈現出怎樣的面貌?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朱慧靈

在安徽小鎮湯池開辦了3年的儒學民間教育機構“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停辦了。一些報道稱,教育中心使湯池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無論小鎮居民對此看法有否不同,“儒學”都曾深入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如今,“孔子”已經離開,這個“儒家凈土”又呈現出怎樣的面貌?

嚴格說來,孔子沒有完全從這個小鎮上消失,他只是被重新鎖進了落滿灰塵的房間里。

房間外面,“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種子老師”駱步軒(化名)和其他留守老師繼續保持著過去三年的生活方式——這曾被鎮上年輕人戲稱為“古裝真人秀”。

廬江文化教育中心,2005年由臺灣釋凈空法師籌集5000萬善款,在家鄉安徽廬江湯池鎮創辦。中心在全國廣招種子老師和志愿者,傳授儒家經典,并全盤復古孔子提倡的理想生活。

后者是它區別于諸多儒學民間教育機構的關鍵——凈空希望這樣的理想生活將來能推及湯池、中國乃至世界。

學校創立以來,湯池小鎮在外間宣傳中逐漸被形容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凈土。“儒家精神”與“國學傳統”的追隨者們紛至沓來,而參觀游客更是絡繹不絕。

2008年12月,教育中心停辦,但駱步軒仍然堅定地追隨凈空師長,只有請回孔夫子,“才能拯救這個禮崩樂壞的世界”。

如今,外人再也沒了看“秀”的機會。失望的游客往往會拉住穿對襟長衫和布鞋的駱步軒在學校大門前合影,但總是被駱再三婉拒。面對慕名而來的游客,駱步軒仍會行90度鞠躬,帶著他們在空蕩蕩的學校里轉一圈,指著房間里的孔子像說,“以前每次上課前,大家都要先給孔夫子鞠躬。”然后,他把他們送出門外。

《弟子規》?影視城?

每天凌晨3點,駱步軒與二十幾名留守老師準時起床,有特殊情況可以拖延到凌晨5點,這是最晚的起床時間。然后,他們開始打太極拳、八段錦,掃地、種菜,學習《弟子規》及《論語》、《孟子》等儒學經典。

除了手機、互聯網和電力,他們的生活沒半點工業文明的痕跡。駱步軒每天都穿對襟唐裝和布鞋,這是他們的“制服”,女老師不染發、不披發、不穿無領無袖的衣服;接待室里擺放著中心惟一一臺電視機,用來為游人賓客播放宣傳片,駱步軒與老師們不看電視、不翻雜書、不聽流行音樂;他們見人仍舊鞠90度躬,每天只吃自己種的蔬菜瓜果,吃飯時大家都不許說話。

駱步軒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