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2.0時代:從“以物為主”轉向“以人為主”

城市建設從“以物為主”的投資轉向“以人為核心”的投資,城市發展方式從主要是“物的城市化”轉向“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

2024年開始,中國城市化2.0的趨勢更加明顯。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2024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34萬美元,已經非常接近世界銀行測算的全球人均GDP水平;二是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2024年達到49.26%,這已經很接近50%了。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5年2月27日,江蘇?省昆山市長三角(昆山)國際低碳產業創新園區(又名“碳12坊”)正在抓緊施工中。(視覺中國|供圖)

2025年2月27日,江蘇?省昆山市長三角(昆山)國際低碳產業創新園區(又名“碳12坊”)正在抓緊施工中。(視覺中國|供圖)

2025年3月初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經濟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

劉興華是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經濟社會發展理論和政策研究工作。 

他注意到,“投資于人”是一個新的表述。在他看來,這是中國城市化進入2.0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意味著城市建設從“以物為主”的投資轉向“以人為核心”的投資,城市發展方式從主要是“物的城市化”轉向“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

未來的城市化將向何處去?如何“投資于人”?針對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對話劉興華。

城市化仍有增長空間

南方周末:你關注到中國城市化發展模式發生變化是在什么時候?

劉興華:中國城市化1.0開啟于上世紀80年代初。2014年,中國一、二、三產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比例出現歷史性變化: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29.5%,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占29.9%,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40.6%。同年,城鎮就業人數首次超過農村就業人數,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在2014-2015年間達到十年以上。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巨變,從此開啟了中國城市化2.0進程。

同樣也就是在2014年,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這是國家戶籍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的及時回應。從那時,我就開始關注中國城市化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

南方周末:從城市化1.0時代到2.0時代的轉換過程中,還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特征?

劉興華:國家統計局數據以及相關研究結果表明,2014年前后,是中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格局發生重要改變的時間節點。比如,201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投資,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超過第二產業;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降到8.6%,從此連年下降;從GDP增速來看,2015年中國GDP增速降到6.9%,這是自1990年以來GDP增速首次跌破7%。

從外貿數據來看,中國自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外貿依存度一直處于上升態勢,但從2015年開始,外貿依存度降到40%以下,而且最近幾年一直處于33%左右。從對外投資來看,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1456.7億美元,實現資本凈輸出。到了202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772.9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11.4%,連續12年居全球前三,連續8年占全球份額超過10%。

這說明中國經濟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發展格局也隨之發生改變:中國經濟正在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拉動,正在從制造業大國轉向制造業和服務業協同發展,正在從吸引外資大國轉向既是吸引外資大國同時也是對外投資大國,正在從出口大國轉向既是出口大國同時也是進口大國,內需逐漸成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