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巴黎臭蟲 | 意長意短
這次遭遇讓我想起了卡爾維諾的《阿根廷螞蟻》: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個孩子搬到了阿根廷的一個小城里,租了一間房子。他們把孩子放到床上,出門辦事?;貋戆l現屋里全是螞蟻,孩子被咬得很慘,給房東打電話抱怨,房東說自個兒家也全都是螞蟻。整個故事就是講大家怎么對付螞蟻的。有人根本不管,否認螞蟻的存在;有人覺得這就是命運,沒辦法;還有人覺得自己很聰明,一定能把螞蟻消滅。這對年輕夫婦最后也沒辦法,只好搬家,搬到海邊去,那兒沒有螞蟻。
責任編輯:邢人儼
法國巴黎一只嗅探犬趴在電影院的座位邊,表示它在那里發現了一只臭蟲。視覺中國|圖
我素來對聚眾活動心懷恐懼,像奧運會這種上萬人聚集在一個場館里的盛事,讓我在畏懼中夾雜著好奇。朋友說,上次巴黎舉辦奧運是一百年前——1924年,如果再不去看,這輩子恐怕都沒有機會了。我在2024年8月的某天去看了一場羽毛球比賽,發現事情沒有那么可怕,一切都井然有序。從地鐵站出來,已經有志愿者指路,觀眾是根據座位區域分流的。我刷了事先準備好的二維碼,很順暢地就進去了。三場羽毛球比賽同時進行,身后是三個狂熱的體育迷,吶喊聲像亞馬孫吼猴,沒有話筒,聲音簡直可以震破耳膜。他們訓練有素、旁若無人地吶喊,讓前后左右的觀眾都忍不住側目。我也試了喊加油,但發出的聲音似乎只能自己聽到,還好后來中國運動員贏了,我感覺一股難以名狀的激情在內心澎湃,頓時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熱衷于去體育館看比賽。
樂極生悲,參與聚眾活動之后,睡了一覺起來,發現身上長滿了細小的紅點,奇癢無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