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廣闊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中國平安勵志計劃在第21年“走”出新靈感
農業,是農民站在土地上勞作時發生的。對農業支持政策的研究,同樣需要人們腳踏實地,到離農業最近的地方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span>
南宋詩人陸游寫給兒子陸聿的這句詩,意在表達:讀書學習還要結合實踐,方能取得更深層次的收獲。
如今,距離這句詩落筆已有八百余年,有一群人也選擇在“田野”中躬身行走,尋找方向。在2024年中國平安勵志計劃的號召下,來自五十多所高校的90支大學生隊伍深入一線,以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題,在一次次社會調研實踐中找尋自身學術研究、職業發展的規劃。
2024年12月,在中國平安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勵志計劃全國成果匯報會上,來自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廈門大學和武漢大學的9支調研實踐隊伍脫穎而出,獲得了參加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活動的寶貴機會。勵志青年們的足跡從“田野”延伸到了粵港澳大灣區。
勵志青年在香港展城館看到了城市交通工具的變遷縮影
在“田野”里,見真章
2024年暑假,中國平安勵志計劃大學生調研隊伍之一,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農擔小分隊從西安出發,前往甘肅等地調研,他們試圖為陜西省農業擔保公司的發展方向尋找更多思路。
農業信貸擔保政策的探索在中國不同省市已實踐多年,在幅員遼闊的田野上,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主體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可以向各省專門的農擔公司申請貸款。該政策的存在,讓農民種地、農業發展擁有了更多保障。
現在農業種植不僅是靠天吃飯,更應知天而作
農擔公司的發展關系著一方土地的糧食生長。王照進作為隊長,帶領陜西農擔小分隊仔細梳理了陜西農擔公司在業務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小分隊發現,陜西農擔公司雖然前期實現了業務量快速增長,但在業務風險控制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在針對甘肅農擔公司的調研中,王照進發現他們獲取貸款農戶信息的渠道并不局限于銀行,公司員工線下調研也是一個重要的信息獲取渠道。甘肅農擔公司對申請貸款的農戶,探索出先調研再確認的業務模式。并且,該業務模式的可行性也在公司數據中有著良好的體現。
王照進發現,各地農擔公司的情況紛繁復雜,“生搬硬套”異地調研得出的業務建議并不合適,要想真正做到為陜西農擔“對癥下藥”,還需再考慮其他因素。
最終,他們在調研報告中指出了陜西農擔實際面臨的業務發展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有關建議?!安粌H要考慮農擔公司需要做出哪些改進,還要思考改進還存在哪些困難?!蓖跽者M坦言,唯有實地調研,得出的建議才具有參考意義。
農業,是農民站在土地上勞作時發生的。對農業支持政策的研究,同樣需要人們腳踏實地,到離農業最近的地方去。
陜西農擔小分隊提出的方案,正在進一步推進,為陜西農擔公司的業務發展提供年輕人的洞見。
授與學,也在社會調研實踐的現場發生。
一向怯于表達、不善與人面對面交流的王照進,從西安那次社會調研實踐中,也逐漸學會“打開”自己,試著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慢慢地,他發現,提問、與人交流這件事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與王照進同一小組且互為同門的李夢瑤,也在這次關于農業擔保政策發展的社會調研實踐中,找到了接下來的發展方向——跟著導師繼續讀博,在實踐的基礎上做科研。
在世界里,見世面
學子躬身于田野,也放眼于世界。
中國平安勵志計劃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題眼,帶領來自7所高校的5位老師和約20名學生走進大灣區,從位于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開始,途經香港大學、香港展城館、澳門大學等地,近距離感受粵港澳經濟和文化。
勵志青年在香港大學的金融主題講座上提問
在行走中觀察城市百態,在調研中感受世界。
隊伍中的大部分同學都是初次造訪粵港澳大灣區,對深圳的發展速度、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澳門的文化特色印象深刻。一個個經濟、文化、城市概念,不再是教科書里的名詞,而是立體可感的流動景觀。
行走的視角,決定了人認識城市的哪一面。
來自廈門大學的金晨第一次從城市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香港,“原以為香港只是書本里反復提到的世界級金融中心,但在高樓林立中還能看見高科技公司的身影?!?/span>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周慧則對香港展城館的志愿講解員印象深刻,“原來退休之后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生活其實可以有很多種選擇?!?/span>
西安交通大學的王照進則再一次在這條路上習得與世界交流的能力,和其他學校的博士生建立了聯系,“有機會跟對方請教論文了?!?/span>
認識世界的同時,同學們也在重建對人與生活的認知。
王照進發現,自2024年上半年參加中國平安勵志計劃以來,隊員和自己已經在近一年內連續踏足過中國多個城市。項目提供的社會調研資助金則為他們的出發提供了重要支持。
西安交通大學的陜西農擔小分隊成員在香港大學調研
不僅如此,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活動也為同學們提供了人生方向“補充建議”。東南大學的應皓恬原本還在糾結未來升學讀研的目標院校,但在這次香港大學的金融政策主題講座中找到了答案。應皓恬發現,講座上的港大教授所研究的金融細分方向是自己感興趣的。港大的學習氛圍也是她所向往的,“已經想好,讀研就申請這位教授的研究領域?!?/span>
攜一雙平安翅膀,再見廣闊明日
如果說一場場區域成果匯報會、全國匯報會促使同學們學會做“真調研”,那么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活動則為學子們打開了一扇與世界對話的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胡宏兵教授,同時也是勵志計劃指導專家,親眼見證了眾多同學從“0”到“1”地建立起調研團隊、制定周密的調研計劃、打磨調研報告等等。
“專業且高要求的中國平安勵志計劃有效提升了同學們有關行業的專業能力,此次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活動有助于打開學生的眼界?!焙瓯淌谡J為,“這樣的項目是在扎實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span>
在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活動的尾聲,王照進深刻察覺到了自己參與項目以來的變化。自信、主動交流,這是他在勵志計劃中收獲的最寶貴財富。
其他同學也在這里找到了那雙帶自己飛得更遠的橙色翅膀。
勵志青年的足跡出現在香港金融業聚集地
翅膀可能不一樣,但適合階段性成長中的自己。
“大學生們思維最活躍,眼光最敏銳,在這次活動中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千家萬戶,得到了很好的成果。在各位專家學者的專業評價和細心的指導下,無論結果如何,相信也是同學們人生經歷一段特別的呈現?!敝袊桨捕聲貢嫫放瓶偙O盛瑞生表示。
中國平安勵志計劃激發了青年學子們擁抱世界的期待。中國平安愿意在未來繼續與各位勵志青年在職場中相遇。
在每年的校招季,中國平安都在身體力行地踐行著社會責任,助力廣大高校畢業生探尋多元職業發展方向。據悉,中國平安2025春季校園招聘已正式啟動。中國平安攜手旗下壽險、產險、銀行、健康險、證券、科技、平安健康、北大醫療等十余家成員公司,面向全球高校的畢業生展開招聘,提供8大類超2000個崗位,助力廣大高校學子探尋職業發展方向。
在中國平安勵志計劃走到第21個年頭的當下,項目通過實地調研、報告匯報的結合,對培養學生的學術和職業素養實現了完整閉環,闖出了一種新靈感。中國平安勵志計劃也經歷了從過去純做學術論文到如今做社會調研的迭代更新,以推陳出新的方式回應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助力青年開闊視野,在學術及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譜寫金融“五篇大文章”。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