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參謀長相隔十年訪華:全球格局裂變下的戰略平衡丨智庫視點2025
英國選擇在美國加征對華關稅的敏感時刻訪華,暗示其不愿被綁上美國“經濟脫鉤”戰車,試圖在中美之間扮演“第三極”角色。
英國此次外交猶如多棱鏡,折射出百年變局下國際關系的復雜光譜。當白宮揮舞關稅大棒時,唐寧街選擇與中國開啟“靜默對話”,這不僅是經濟理性的回歸,更是對單極霸權體系的無聲背離。
此次訪問恰似英國向中國釋放的“戰略風箏”:既通過高層互動維持合作渠道暢通,又刻意保持訪問的“非公開性”以安撫美國。這種搖擺折射出中等強國在霸權秩序松動期的典型生存策略。
責任編輯:姚憶江
商務部網站消息,2025年4月11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會見來華參加第五屆消博會的英國商業貿易部國務大臣亞歷山大,雙方就深化中英貿易合作,應對美國加征所謂“對等關稅”等交換意見并達成重要共識。同時,據觀察者網披露,英國國防參謀長托尼·拉達金也一起訪華。
英國國防參謀長托尼·拉達金。(視覺中國/圖)
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背景下,這場外交行動,不僅打破英國防參謀長十年未踏足中國的紀錄,更在中美歐三角關系的棋局中投下一枚深水炸彈。此次訪問透露出脫歐后的英國在“全球英國”戰略框架下,試圖在大國博弈中尋找平衡點、重塑國際角色的深層意圖。透過英國此番“暗度陳倉”的外交操作,我們得以窺見后脫歐時代英國的戰略焦慮與突圍野心。
經濟牌:脫歐后遺癥下的合作期待
當2020年英國正式脫離歐盟時,這個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不得不在全球重新定位自己的坐標。失去歐盟統一市場庇護后,英國GDP在2023年三季度同比收縮0.1%,制造業PMI連續15個月低于榮枯線,通脹率雖從峰值回落但仍高企在4.6%。
2024年,英國人均GDP達到52649美元,盡管名義上有所增長,但實際購買力因通脹影響而下降?。英國經濟2025年初呈現微弱復蘇但基礎脆弱,增長主要依賴政府支出,私人部門活力不足。??經濟困局迫使倫敦必須重構全球貿易網絡,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