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遭遇倒春寒,浙南受災最嚴重

今年的寒潮來臨前,當地經歷了持續多天的高溫,最高達到31℃,茶樹在高溫的幾天里快速生長,早早抽芽。更早出的新芽撞上了更劇烈的倒春寒——降雪。

浙江省氣象局一篇4月11日發布的文章中提到,溫州永嘉地區在3月29日夜至3月30日的最低氣溫低于0.5℃,積雪厚度7至10厘米,致使300余畝茶芽受到凍害,獲得保險理賠。

責任編輯:汪韜

2025年3月29日,湖北恩施玉露茶園基地,白雪覆蓋茶葉嫩芽。謝傳輝/視覺中國/圖

2025年3月29日,湖北恩施玉露茶園基地,白雪覆蓋茶葉嫩芽。謝傳輝/視覺中國/圖

雪粒乘著山風,斜斜地打在葉片上。

2025年3月29日,浙江臺州天臺縣,這場春雪勢頭不大,但足以為眼前的一棵棵茶樹披上白衣。茶園老板陳鑫打開手機,一邊記錄一邊哀嘆:“這些芽頭基本晚上全部要被凍掉了?!?/p>

3月末,伴隨著霜凍與降雪,一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席卷南方多地。截至3月30日下午,浙江、福建、貴州等10個南方省份都記錄到了降雪,一些地區還打破了歷史最晚降雪紀錄。

倒春寒給等待收獲“明前茶”的茶農沉重一擊,在茶業發達的浙江、安徽、福建等地,許多茶園遭遇大面積凍傷,面臨減產。

4月7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25全國三月茶情》提到,本年度氣候較為異常,產茶區在3月普遍經歷了三輪寒潮過程,湖北、浙江等省份更是在3月末經歷了罕見的降雪天氣。長時間低溫使得茶樹生長緩慢,明前茶總產量預計有所減少。

近年來,中國的茶產業處于低谷期,供給過剩,需求低迷。倒春寒成為名副其實的雪上加霜。

綠茶影響大,浙南成重災區

茶樹一年可以發芽3-4次,每次都會經歷單芽、一芽一葉、兩葉、三葉等階段。熬過寒冷的冬天,單芽與一芽一葉的春茶最鮮嫩,茶農將之采摘,成為珍貴的“明前茶”。

明前茶最主要是綠茶,也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類型。陳鑫種植的是“天臺山云霧茶”,他估計自己的茶園減產40%左右,損失接近二十萬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