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核三代”到皇家園林打工人,她寫小說為同代人畫像
責任編輯:劉悠翔
單集介紹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點文化。我是本期主播朱圓,這一期我們特別邀請了雙語小說家杜梨,來一起談一談她的新書《漪》。
金句摘錄
l 人類的文化語言表達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咱們表現的方式不一樣。在西班牙小鎮看巨人游行,咱們閩南同樣有特別高大壯美的游神;他們有疊人塔,咱們有疊羅漢,其實都差不多。
l 康有為來北京給光緒上書的時候,前三次都被攔了。第四次袁世凱托軍機幫忙遞上去,后來又經歷了一系列的內憂外患,終于光緒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康有為。但是他們只見面了10分鐘,就是因為康有為的廣東話口音很重,光緒聽不太懂。
l 現在我們買東西,后臺遇到最多一句話是什么?就是轉人工。TA根本就不信任AI技術。 這就是機器目前無法代替我們,無法代替田野調查的意義,這就是文學繼續存在的意義和理論,就是那些社會學繼續存在的意義。
l 有了孩子以后,你更加得卷自己了,因為你不想讓TA過上跟你一樣的生活,你想讓TA變得更好對吧?就算是養只貓咪,你都想給它買更多罐頭呢。
【本期嘉賓】
朱圓 南方周末記者
杜梨 雙語小說家、譯者,代表作《春祺夏安》《漪》
杜梨和她在頤和園里救助的一只受傷的雨燕。資料圖
出品團隊
記者/朱圓
編輯/劉悠翔
音頻剪輯/小塵4x
運營推廣/馮鈺炫 廖志純 趙雯儀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