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名校生依然是“優秀的綿羊”?美國大學深陷文化戰爭

“如果大學能真正履行它們應盡的職責,我相信它們本可以贏得更多的政治支持,而對它們的攻擊和質疑恐怕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頻繁和猛烈?!?br />
“這些學生在幸福感和痛苦之間極度搖擺,很多人其實是相當痛苦的?!?/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慕琰

近日,特朗普政府以凍結聯邦經費為要挾,要求多所高?!罢摹?,哈佛大學公開表示拒絕。(視覺中國 圖)

近日,特朗普政府以凍結聯邦經費為要挾,要求多所高?!罢摹?,哈佛大學公開表示拒絕。(視覺中國 圖)

2008年6月,威廉·德雷謝維奇(William Deresiewicz)在《美國學者》(American Scholar)上發表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勢》(The Disadvantages of an Elite Education)時,他在耶魯大學的十年教學生涯已接近尾聲。

這十年里,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對精英教育系統的近距離觀察,德雷謝維奇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困惑和憤怒與日俱增:當前系統培養出來的精英大學學生大多聰明、勤奮、富有才華,但他們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缺乏好奇心和個人目標,滿足于待在享受特權的舒適區內而非追逐激情承擔風險。正如他的一位學生在一節討論“獨處的重要性”的課上恍然大悟脫口而出的,“所以您是說,我們其實都是優秀的綿羊?”

《美國學者》只是一本小型文學季刊,德雷謝維奇并沒期望自己的文章能引起什么水花,但出乎意料的是,幾周之內它的閱讀量就超過了10萬次,他的郵箱開始涌入海量郵件,它們絕大多數來自還在?;騽倓偖厴I沒多久的學生,演講邀請也紛至沓來。當年10月,德雷謝維奇受到哈佛大學某學生社團的邀請前往哈佛。他對那次活動印象深刻:“他們原本擔心不會有很多觀眾來,活動當晚正好是2008年副總統競選辯論,但那個禮堂人滿為患,那可是一個能容納約150人的禮堂啊?!敝v到這里,他感慨得有些語塞,“從那次經歷開始,撰寫《優秀的綿羊》的旅程就開始了?!?/p>

2014年,《優秀的綿羊》出版。德雷謝維奇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參與過耶魯招生辦的工作,這些學術背景和工作經歷讓他對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批判因具備內部視角而格外犀利。在這本書中,他不僅批評了美國精英教育體制過度功利化,培養出一批外表成功卻缺乏獨立思考、內在驅動力和公共責任感的“精英工具人”,更是“炮轟”了通過這一體制內部繁殖出來的美國精英階層與普通美國人的生活和關切脫節,缺乏推動社會變革的遠見和勇氣,甚至濫用職權,去傷害那些他們發誓要服務的人。

德雷謝維奇自己曾“循規蹈矩”過。他出身于一個重視教育的猶太家庭,學習科學是不成文的家規,因此作為本科新生入學哥倫比亞大學時,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生物學和心理學雙學位項目。大學畢業后,他隨大流申請了法學院,在捫心自問不想成為律師后去了新聞學院,雖然他也并不真的想成為新聞工作者。碩士畢業后他做過一份自己毫不喜歡的工作,一度自信心跌入谷底,直到他真正意識到,如果不給自己一次學習英語語言文學的機會,他永遠都不會快樂。

或許因為這段經歷,德雷謝維奇在全美最有聲譽的私立大學工作時也對精英教育體制保持著幾分游離與審視的態度。他和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曾經都是耶魯的青年教師,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起他與格雷伯一起吃午餐的往事,當時格雷伯在校園里還默默無聞,“五分鐘之內,我就意識到他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

德雷謝維奇和格雷伯都沒有拿到耶魯大學的終身教職。他批評太多精英大學畢業生對金融、咨詢行業趨之若鶩,格雷伯則在《毫無意義的工作》一書中提出,這些行業中存在大量對社會沒有實際意義、連從業者自己都認為毫無價值的“狗屁工作”,批評資本主義制度制造了虛假就業,剝奪了人們對勞動的尊嚴與成就感。

《優秀的綿羊》十周年紀念版中譯本出版之際,德雷謝維奇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視頻采訪。他談到對美國高等教育現狀的觀察:名校生依然是“優秀的綿羊”——事實上情況更糟糕了,成為精英的競爭進一步內卷,年輕人的心理健康以災難性的速度惡化——而美國大學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即在政治極化的時代深陷文化戰爭。

采訪當日是美國當地時間4月14日,哈佛大學校長艾倫·M.加伯(Alan M. Garber)在向全校人員發出的公開信中表示,校方拒絕美國政府提出的多項整改要求,聯邦政府不應對私立大學的教學內容、招生和人事政策及研究內容橫加干涉。美國政府隨即宣布凍結該??傤~約22億美元的聯邦經費。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麗絲蒂·諾姆對哈佛大學發出最新威脅:如果不按照政府要求提供國際學生名單,哈佛大學將失去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

“如果大學能真正履行它們應盡的職責,我相信它們本可以贏得更多的政治支持,而對它們的攻擊和質疑恐怕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頻繁和猛烈?!钡吕字x維奇說。

《優秀的綿羊》出版十年間,無論是大學還是學生都在面臨更多挑戰。在他看來,年輕人面臨時代劇變要更有定力和判斷力,既不盲目跟隨潮流,也要想清楚“有意義的人生”究竟意味著什么。

威廉·德雷謝維奇(William Deresiewicz),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曾在耶魯大學任教十年,后來成為全職作家。2014年出版《優秀的綿羊》,直指美國精英教育的弊端,引起巨大反響。(受訪者供圖)

威廉·德雷謝維奇(William Deresiewicz),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曾在耶魯大學任教十年,后來成為全職作家。2014年出版《優秀的綿羊》,直指美國精英教育的弊端,引起巨大反響。(受訪者供圖)

美國高等教育領域里“骯臟的秘密”

南方周末:近年來,美國的精英大學一直處于激烈的文化戰爭中心,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常常被認為充斥著自由派意識形態,因而受到公眾質疑。這種現象也反映了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所描述的美國歷史上根深蒂固的反智主義傳統。你認為大學是否應當反映整個社會的政治光譜?對于當今大學既被崇敬又被敵視的這種悖論,你怎么看?

德雷謝維奇:我從36年前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就已經看到人文學科日益政治化的趨勢。從社會學和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美國學術界一向偏向政治光譜的左端,但如今這種偏向變得更為明顯,蔓延到遠遠超出人文學科的其他領域。同時,自由派本身也進一步向左偏移,整個學術環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