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可可持續但不敢下單?2049位戶外消費者的態度

僅2成受訪者戶外消費時會優先關注“可持續” 。
6.8%受訪者自認為沒見過任何認證標簽。
近6成受訪者優先關注材料可持續,但并不愿為此埋單。
包裝減量:門檻最低、接受度最高的可持續消費。

2024年,在珠穆朗瑪峰北坡,繡有“A.C.Irvine”字樣的襪子被發現。業界猜測,這是登山者安德魯·科明·歐文(Andrew“Sandy”Comyn Irvine)的遺物。100年前的1924年6月,他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失蹤了。

歐文是不是最早登頂珠峰的人,一直是個謎,但毋庸置疑的是,這雙由牛皮、鐵釘和羊毛等材料制成的“古早”登山靴,陪他直面過挑戰。

與100年前的“原始”裝備相比,現代登山裝備不斷革新,環境挑戰隨之出現??沙掷m消費成為戶外愛好者開展戶外活動、保護自然的第一步。使用簡約包裝、強調耐用、提供修補或二手置換選項的品牌開始脫穎而出。但可持續產品、可持續信息的市場供給并不充分,打著“可回收”“回收材料”“零碳”等可持續標簽“漂綠”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綜觀已有政策和研究發現,“可持續消費”的廣義定義正在被厘清并細化,但消費者對于可持續的認知也還局限于“垃圾分類”“環保認證”“以舊換新”“回收再生”“二手交易”概念,對于“淘汰有害化學品”“低碳”“修補”“耐用性”等概念了解較少。

2025年4月22日地球日,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發布《趨勢調研報告:戶外愛好者的可持續消費觀2025》(報告下載鏈接見文末)。調研發現,2049位戶外消費者中,95%受訪者認為“戶外生活需向可持續發展”,但有近8成(76.55%)受訪者認為“可持續是營銷方式”,不足2成(18.59%)受訪者在下單時會考慮“可持續”這一因素。這是為何,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戶外愛好:有錢又有閑

本調研的受訪人群畫像十分多元,主體為一般戶外玩家和從業者及KOL,其中登山徒步、露營、騎行與跑步等常規項目最為普遍。

戶外消費者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