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光解密央視

換播音員都是小事,有時候和政治聯系起來卻會引人聯想。當時耀邦同志被免去總書記職務,我們討論誰來播比較好,覺得男播音員播比較好。播音員張宏民不值班,但他在臺里,就讓他播。

他見證了電視新聞改革,《焦點訪談》《實話實說》在他任上開播;他開創了央視廣告時代:從1991年不足2.7億到1997年的45億 ;他設置了臺聘制度,白巖松、水均益得以“非正式”入職;他主持拍攝了一系列電視劇、文獻片:《三國演義》《毛澤東》《鄧小平》……

5月16日上午,擔任中央電視臺臺長10年的趙化勇謝任,國家電視臺的權杖傳遞到了焦利手中。這天召開的中央臺處級以上干部會議上,多數人對這個消息反應平靜。會場之外的央視大樓里,CCTV這部龐大機器運轉如常。

10年前的1999年,趙化勇的前任楊偉光從臺長任上退下來時卻著實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震動。

直到現在,央視的老員工仍然懷念那10年——1991年到1999年,中央電視臺最輝煌的歲月。彼時CCTV是中國最具公信力的媒體之一,《焦點訪談》被時任總理朱镕基譽為“群眾喉舌、政府鏡鑒”,《綜藝大觀》是億萬觀眾周末的保留節目,《三國演義》、《水滸傳》、《北京人在紐約》等本土電視劇掀起驚人的收視狂潮。

轟轟烈烈的年代過去了。去年中央臺50年臺慶,很多央視人翻看著臺慶畫冊,目光停留最多的,還是那10年間的風光。

3月23日,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2008年中國電視主持人公眾形象調查評比中名列第一,楊偉光為他頒獎,白巖松說:“我和在座的很多主持人都是楊臺的作品。我很高興由楊臺來給我頒獎。謝謝您。”

現在仍活躍在央視熒屏上的一大批名播音員、名主持人,以及幕后的眾多制片人、導演,都是在楊偉光時代“出道”的。若不是當年楊偉光“發明”了全新的用人制度,打破事業單位的“編制”壁壘,他們也許就不能邁進央視大門,或者得不到重用。

當年倪萍34歲破格晉升高級職稱,不少人反對,認為提得太快。楊偉光說了一句話:“倪萍擔當的是和趙忠祥一樣的工作,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已經承擔起這個工作,而且是沒有人能取代的,我們為什么不可以把這個名額給她?”

即便現在已離開央視,談到老領導,倪萍還是說:“我得謝謝他,我希望楊臺健康快樂。”

采訪中,楊偉光的知名“老部下”們,如崔永元、時間(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著名制片人)、李挺(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張子揚(第一位由招標產生的春晚導演)、徐俐(《中國新聞》首席主播),對他說得最多的就是“用人不拘一格”、“任人惟賢”。白巖松說:“我覺得楊臺是個能把握方向的人。”

那10年的主角楊偉光,不愿評判央視如今的紛紛擾擾是是非非。年逾古稀的他還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拍電視劇。做臺長時拍了很多,仍嫌不過癮,退休后他創辦“天地人傳媒公司”,繼續造夢。“天地人”最有名的作品是曾經在各地衛視循環播放的情景喜劇《家有兒女》。泡上一杯綠茶,關掉燈、拉上窗簾,坐在大液晶電視前審看成片,是他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

他的著裝隨意樸素,隨身帶一把梳子,閑下來就梳幾下頭發,時刻維持著一絲不茍的面貌。

作為一位副部級老干部,他不打官腔、不擺官譜、沒有官架子。約訪他的過程中,他都是親自給記者打電話,事無巨細地商定采訪時間、地點、談話方式。走進他的辦公室,他起身相迎;臨走他送到門口,握手言謝。采訪過程中,如果累了,這個很有童心的可愛老頭會起身去逗一逗魚缸里的金魚。

他現在的辦公室在京西的一幢普通大樓里,離央視約有10分鐘車程。辦公室的3面墻上掛著書法作品,東邊掛著“紫氣東來”,很迎合風水;北邊掛著“精品至上”,是他的座右銘;西邊的頗有意味:“欲展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說“窮”字實在不好,換作了“展”。又說,自己其實要感謝當年的“窮”:大學畢業那年,全班28個人,他是留京工作的7人之一,“直接進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年最好的新聞單位之一”,“很大程度是由于我的出身好,是貧農”。他笑著補充,“當然我成績也比較好。”

他最津津樂道的,是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到中央電視臺的往事。當時,電臺的境況好過電視臺,時任廣電部副部長郝平南告訴他這個消息時,他著實吃了一驚。第二天,他就去堵時任廣電部長艾知生的門,希望不要調去央視。部長斬釘截鐵:黨組已經決定了,不會更改。于是他“空降”央視。有人不服,問他:“你會扛攝像機嗎,會拍電視嗎?”楊偉光說:“我不是來扛攝像機的,是來管扛攝像機的人的。”

現在他“管”不了那么多人了,不過在走道上,所有見到他的人仍尊稱他為“楊臺”。楊偉光很喜歡這個稱呼。他說,在擔任過的一系列職務中,他對中央電視臺臺長感情最深,“楊臺”二字,是他一生最為榮耀的概括。

2009年5月22日,拍攝于北京 圖/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

耀邦同志被免去總書記職務時,播音員張宏民不值班,但他在臺里,就讓他播。他衣領臟,臨時把別人的中山裝給他穿上。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裝,人們就說以后要保守了,特別是外國記者,說今后開放的程度要受影響,服裝都變了

美國新聞上《新聞聯播》頭條

人物周刊:您剛到央視分管新聞的時候,破天荒地把美國的新聞用作《新聞聯播》頭條,這在當年很轟動。

楊偉光:當時是“挑戰者”號升空時爆炸,按常規國內新聞才可以做頭條,但這條新聞確實很重大,我說這是全世界報紙、廣播、電視的頭條,我們放后面行嗎?所以我就拍了板,看看反應怎么樣。這是有風險的,確實有些提心吊膽。但播出后新聞界反映特別好,說這是央視新聞改革一個典型的例子。

人物周刊:這個節目被外界看作中國政治的晴雨表,換個主播都會掀起輿論風波。

楊偉光:其實,換播音員都是小事,有時候和政治聯系起來卻會引人聯想。當時耀邦同志被免去總書記職務,我們討論誰來播比較好,覺得男播音員播比較好。播音員張宏民不值班,但他在臺里,就讓他播。他沒有準備,衣服領子臟,臨時把別人的中山裝給他穿上了。耀邦同志曾提倡穿西裝,人們就說以后要保守了,特別是外國記者,說今后開放的程度要受影響,服裝都變了。實際上是很偶然的因素,沒有任何的政治考慮。本來播音員更新是正常的,因為長時間沒有動了,一動就像政治問題,引起很多議論。

播音員里,《新聞聯播》的李瑞英、邢質斌、羅京、李修平都不錯。我對《新聞聯播》不太滿意的就是親切度不夠。原來我和他們說不要居高臨下,不要感覺在教育別人,要對觀眾有一種尊重感,有為觀眾服務的心態。當時個別傳統播音員不同意我的意見,說,“那不行,《新聞聯播》就是要字正腔圓。”

這么多年來形成了一種風格,一下子改有難度。其實政治方面的新聞是比較嚴謹,有的就應該活潑一些,可以根據內容來調整??偟膩碚f,我們的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