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萬里 | 淘書記人:葉程義

考據注重現實,哲思傾向宗教,常人往往偏于一隅,唯有非常之人,方能出入往來于現實與宗教之間,葉程義就是這樣的一位教授。

責任編輯:劉小磊

葉程義教授。

葉程義教授。

第一次接觸葉程義這名字,是我在上海社科院歷史所大批復印臺灣地區學術書的時候。當我復印他手寫的三大本碩士論文《禮記正義引書考》時,著實驚訝錯愕。一本超過百萬字數的碩士論文,無疑是一項吉尼斯紀錄??追f達的《禮記正義》對年輕人來說是一部難讀的書,雖然早就聽聞臺灣的經學專業碩士多要通讀一部“正義”,但通讀之后能將其中的引書摘出、歸納排列,并予按斷,卻很見功夫與學識。那時我已由音韻訓詁轉向經學研究,所以對此書印象深刻,但卻不知作者為何許人。

第二次再見其名,是十多年前客座靜宜大學,在圖書館發現煌煌四卷本《漢魏石刻文學考釋》,作者也是“葉程義”,由經學文獻輯考到石刻文學,一時難以聯系起來。亟抽出展卷繹讀,確實是同一人。我對黃宗羲、潘昂、王芑孫、李遇孫等金石之例的著作多曾瀏覽,看到他從文學角度切入,非常新奇。自序說“漢魏石刻文學者,為漢魏人所撰之文學作品,而刻之于石者也”,這是當然的定義,但能將漢魏石刻文字搜羅殆盡,并按文體分為雜記、碑志、頌贊、哀祭、箴銘、傳狀、詔令、序跋、奏議、辭賦、詩歌、論辯等大類,又在大類下先作概說,再分小類,如碑志類又分碑、墓碑、墓志銘、墓表、墓碣文、碑陰文等。每碑先考述,敘其資料來源出處,后釋文,錄出原文。最后一章即第十四章專論石刻文學文體產生與流變及其歷史發展之軌跡、地理分布之形態、程序義例之結構、思想經緯之體系和價值功能之效用等,將輯出的六百多篇作品分隸到它的地域(落實到具體的縣)。并對每種文體不同的書寫程式作出分別,如碑文寫作程式分為136式,廟碑程式分為29式,德政碑程式13式,墓碑程式150式,志墓程式142式,墓銘程式189式,等等。關注過清代名家分析金石撰例的人,知道清代碑版學家也曾做過分類描述,但能做到這樣細致,不得不佩服作者思維之縝密和工作之繁復。第十四章實即葉氏之博士論文,而前面十三章著錄及考釋,是撰著博論之資料。其搜輯如此之廣,當然是借助新文豐1977年以來出版的三輯《石刻史料新編》,但三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