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動作重復上百萬次:機器人如何成“人”

訓練場很安靜,每人每天的工作是將一個動作重復500次以上。一個場景的數據量,需要單個采集師如此工作約2000天。

“人形機器人到底能在哪些方面、為我們做什么事情,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blockquote>

責任編輯:張玥

位于北京的人形機器人數據訓練中心,操作員正在收集數據。南方周末記者 梁婷/攝

位于北京的人形機器人數據訓練中心,操作員正在收集數據。南方周末記者 梁婷/攝

人形機器人的故事在2025年初的幾個月里被反復講述。

層出不窮的“首個”:首個通用“大腦”、首個能在雪地奔跑的、首個完成側空翻的……以及4月19日開跑的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

這場比賽與2025年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同期進行,但最終,20多支參賽隊伍中,只有6支完賽。這也讓人形機器人引起了更多的爭論。

人形機器人不是新鮮事。五十年前,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誕生在日本。進入2025年,人工智能的飛躍讓人形機器人迎來了屬于它的新時代。

如果關注全國各地人形機器人的最新動態,你會發現,信息檢索的速度趕不上更新的速度。每周都有新消息。

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重慶3個直轄市在內,共15個省份發布了與人形機器人相關的行動方案或計劃。超過20個城市正在圍繞人形機器人布局,這個數字還在隨時增長。

有中介甚至增加了機器人企業的收費考察項目:參觀明星公司,單人報價2000元、3000元不等。

熱鬧不足以代表它的全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七家人形機器人公司表現得非??酥?。

有人形容還處在“驗證期”;有人擔心,熱潮之下會造成它已經很先進的錯覺,影響未來更實在的產業布局。他們的共識是,把人形機器人變成一個穩定可靠的產品,還需要時間。

一句看似矛盾的答案,更能說明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它沒有想象中那么快,可能又遠比想象中要快”。

每天重復500次

落成一個多月,位于北京首鋼園的人形機器人數據訓練中心很繁忙。

4月2日下午四點,參觀、考察、采訪的人群進進出出。一個小時里,至少來過五撥人。前一天,訓練中心還接待了幾所高校的學生,學校想把學生送來學習,但實在容納不了。

訓練中心由石景山區政府和睿擎(北京)機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前者提供場地、資金、應用場景,后者提供設備、人力、運營團隊,是北京首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地。

一個多月前,這里還是毛坯房,現在已經聚集了100個機器人。其中80個正通過水瓶、積木等物品,練習著抓、取、放等通用技能。在真實生活場景試驗場中,另外20個機器人正在進行疊毛巾、澆花、理療、清理沙發等行為的數據采集。

“我想試一下”,參觀者按捺不住地從操作員手里接過可以“控制”機器人的穿戴設備,嘗試著讓它拿起毛巾,再疊放整齊……并不斷提醒同伴幫自己拍下這一刻。

體驗過后,他們發現,“疊真的很費勁”,毛巾不時從機器人的指縫中掉落,“靈巧手”并沒有那么靈巧。工作人員解釋,這與教幼兒園小朋友學寫字,要靠老師手把手教類似,機器人也需要人的貼身指導,進行數據學習?!八鼘祿男枨笾辽偈前偃f級的,而且越多越好,目前這個量還遠遠不夠”。

1260公里外的上海,有目前全國唯一的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位于浦東張江,他們的具身智能訓練場啟用比北京早三個月,同樣的,建成半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工地,導航都很難找到。

這里有一百多個機器人,來自十余個不同的品牌,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每一個身邊幾乎都有一位年輕的操作員,不斷重復著同一個動作。

這個訓練場很安靜,很少有談話聲,每人每天的工作是將一個動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