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論文屢現男性患者:重論文輕實踐的職稱評審該改改了

醫護人員尤其是臨床醫護的主業應當是治病救人而非發表論文。
此次“奇葩醫學論文”事件顯示,醫護人員的職稱評定與考核機制需要進行更充分全面的考核,破除“重科研輕臨床”的窠臼,從根本上打擊醫學論文造假成堆的問題,培養臨床實踐水平高超的人才,讓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各得其所,如此方能更好地提升醫學研究水平與醫療質量,形成正向的激勵。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奇葩醫學論文”屢屢登上熱搜。5月4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引發熱議。這篇論文在第一部分里寫道,“選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引發外界“男性也有子宮”的群嘲。

5月5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發表《情況說明》,表示該論文作者存在學術不端問題,院方已依規依紀對涉事護士予以記過處分、降級處理,并取消五年內晉級晉升資格?!吨袊t藥指南》雜志社5月6日發布《關于學術不端的聲明》,稱“個別文章作者確實存在”學術不端問題。雜志社已對涉事編輯作出辭退處理,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