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薪酬、公募管理費和業績掛鉤,基民獲得感能提升嗎?
5月7日,《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文簡稱《行動方案》)正式亮相。這份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形成行業高質量發展“拐點”的《行動方案》,用25條政策舉措給公募基金行業戴上“緊箍咒”。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動方案》全文印發掛網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出席國新辦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的新聞發布會并表示,《行動方案》更好體現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同甘共苦、共同發展、相互成就。在監管層的設想中,《行動方案》的出臺有利于形成“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循環。
“這個時代在呼喚新的偉大投資家,我們有著一批非常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相信也一定會產生一批優秀的投資家、投資機構?!眳乔逭J為,這需要一些重要的規則來催生。
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行動方案》,作為改革的一部分,給中國的投資家、投資機構提出了一些衡量優秀的指向性規則。
管理費率與業績表現掛鉤試行一年后全面推開浮動費率產品
對公募從業者而言,工作要求更高了,考核的指揮棒從“重規?!鞭D向“重回報”。
基金運營模式是《行動方案》改革的重點,強化了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對新設立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大力推行基于業績比較基準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模式,對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根據其持有期間產品業績表現確定具體適用管理費率水平。
對新設立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要和“業績比較基準”比一比收益率,才能確定管理費率。目前,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監管指引尚未出臺,該指引將由證監會制定,明確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持續評估及糾偏機制,并對基金公司選用業績比較基準的行為實施嚴格監管。
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認為,為基金設立清晰業績比較基準,避免風格漂移,可讓投資者更準確評估基金表現。在中長期,市場投資風格有望更加穩健,有利于增強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信心。
待指引出臺后,如持有期間產品實際業績表現符合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基準檔費率;明顯低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低檔費率;顯著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升檔費率。
南都記者注意到,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從2023年7月開始,從頭部基金管理人開始,逐步把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的產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分別降至1.2%、0.2%以下。因此,推測管理費基準檔費率為1.2%,實收管理費率視基金產品實際業績情況上下浮動。
《行動方案》明確,在未來一年內,引導管理規模居前的行業頭部機構發行此類基金數量不低于其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發行數量的60%;試行一年后,及時開展評估,并予以優化完善,逐步全面推開。
基金經理薪酬與業績掛鉤績優公募基金經理“奔私”現象或加劇
盡管《公募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也尚未出臺,但公募基金的認申購費和銷售服務費的調降方向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行動方案》已明確,要穩步降低基金投資者成本。后續,指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的管理費率與托管費率也要下調。
《行動方案》里對基金經理的考核要求顯示,基金產品業績指標權重不低于80%。強化基金經理的強制跟投比例與鎖定期要求。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低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個百分點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對三年以上產品業績顯著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經理,可以合理適度提高其績效薪酬。
和基金降費同步,公募基金行業整體薪酬水位或下降,金融行業的高薪光環不再閃耀。
從“公募上市第一股”中郵基金披露的2024年年度報告中可以看到,2024年人均薪酬(56.4萬元)較2023年(67.8萬元)的降幅約為17%。員工人數減少了16人,由280人降至264人。一年間,職工薪酬總支出由1.9億元降至1.4億元,減少4100萬元,降幅近22%。
有業內人士擔憂,公募基金經理的從業性價比降低,績優公募基金經理“奔私”現象或加劇,這會給沒有達到私募基金投資門檻(100萬元)的普通基民增加選基難度。
如何提升基民獲得感?
提高長期收益,減少基金經理“追漲殺跌”
對基民來說,買基的顯性成本降低了,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現象或隨著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機制的建立而扭轉,對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將有低檔費率、基準檔費率、升檔費率三種管理費率模式。這意味著,沒賺到錢的基民可以少付一點管理費。
《行動方案》還有哪些利好基民的政策舉措?吳清稱,《行動方案》突出提升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引導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優化投資研究、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資源配置,更好為投資者服務。抓緊出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管理規定,促進規范發展,為投資者提供合適的資產配置組合。同時,加快推出機構投資者直銷服務平臺,便利各類機構投資者參與基金投資。
此外,吳清表示,針對基金“風格漂移”“貨不對版”等問題,要求為每只基金產品設定清晰的業績比較基準,作為衡量產品真實業績的“尺子”,避免產品投資行為偏離名稱和定位,盡量確保投資者所見即所得。同時,圍繞鍛造長期投資的長板,建立健全監管部門、自律組織、評價機構、公司自身等全方位激勵約束機制,督導基金公司全面實施長周期考核,明確三年以上考核權重不低于80%,減少基金經理“追漲殺跌”現象,提高產品長期收益。
吳清相信,“隨著改革方案的落地實施,公募基金將更加突出投資人最佳利益的導向,投資人的獲得感將會進一步提升?!?/p>
基金公司營收承壓建設一流投資機構任重道遠
《行動方案》還提到,要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投資機構。南都記者注意到,為配套新“國九條”,證監會去年印發了《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 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
兩份文件結合來看,如何培養一流投資機構,公募改革方案給出四項舉措要求:一是完善基金公司治理;二是提升服務投資者能力和水平;三是支持權益類基金和固收類基金協調發展,優化退出機制;四是支持中小基金公司特色化發展。
但是建設一流投資機構不能不提當下規??s水、收益回落的行業困境,總的來說還是任重道遠。過去一年,受到主動權益基金規??s水或基金降費影響,不僅是發了年報的中郵基金,還有一些基金公司2024年的營收、凈利潤承壓,從母公司的年報中可以一窺。
交通銀行披露的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旗下交銀施羅德基金2024年實現凈利潤8.79億元,同比下滑26.81%,連續3個年度業績下滑。與此同時,交通銀行2024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69.14億元,同比減少60.90億元,降幅14.16%。交通銀行在年報中表示,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等因素是其2024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泰證券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持股的萬家基金2024年管理規模增長,但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報告顯示,萬家基金期末公募資產管理規模4998.63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056.69億元,同比增長26.81%。其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7.79億元,凈利潤3.27億元,均較2023年有所下降,其中凈利潤同比下降超過9%。
對此,《行動方案》表露出的監管態度是:支持優質頭部基金公司業務創新發展,促進資產管理和綜合財富管理能力雙提升。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質量發展示范方案,支持特色化經營、差異化發展。出臺《公募基金運營服務業務管理辦法》,推動降低信息技術系統租賃與使用費,助力行業機構降本增效。支持基金公司市場化并購重組,推動嚴重違規機構依法出清。
如何安然度過營收下滑的行業陣痛期,是公募基金當下面臨的現實問題。
網絡編輯: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