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談起足球眉飛色舞,后悔走上歧途|記者手記
職業球員與普通人之間的“結界”,根本不是對于中國足球的觀點,而是他們討論起足球的神態。遭遇“禁足令”的愁容苦楚,一碰到業務討論,馬上就會煙消云散。
責任編輯:譚暢
2024年9月,因涉嫌賭球、假球,61名足球從業者遭到懲處,其中汪嵩等17人被禁足5年,43人終身禁足。圖為2019年9月,汪嵩在中超比賽中慶祝進球。(視覺中國/圖)
在公共輿論空間,存在著一個未解之謎。上至媒體演播廳,下至校園“宿談會”,眾人群情激昂、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的思索和關切——中國足球為什么總是搞不好?
其實,職業球員聚集在一起,也會進行這樣的討論。我在做《禁足球員的終場哨響》這篇報道時,密集接觸了一些職業足球運動員。他們私下里聚集在一起,也會從親身感受出發,發表一番見解。不過,問題的癥結就像禿子頭上的跳蚤,明明白白擺在那里,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青訓底子薄、球員收入低、足球文化不夠深入等等老生常談。說得多了,即便再由業內人士之口“嘮叨”一遍,也給人以卑之無甚高論之感。
所以,我覺察到職業球員與普通人之間的“結界”,根本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