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影星的光華與枷鎖——阮玲玉逝世90周年
阮玲玉的去世宣告了中國電影默片時代的結束。有聲電影在1920年代末傳入中國,第一部有聲片誕生于1930年代初,“但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過渡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阮玲玉正是在這個時期展露出她在默片表演方面的非凡才華?!薄罢且驗橛辛巳盍嵊?,才使中國的默片在行將為有聲片所取代的最后幾年中,放射出了令人炫目的光彩,從而也使得這個過渡時期被拉長到了五年以上?!?br />
讓我們重新認識阮玲玉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在中國電影史上,阮玲玉是演員中的“無冕皇后”,留下數部璀璨的作品;她也是早慧早逝的明星,只活了不到25個年頭,留下故事,留下談資;如果以當下的視角看,她會是社會新聞中讓人唏噓的受害者——一個身世凄苦的女性,在未成年時遭到引誘,與富家公子同居,被敲詐勒索;又被另一位富商攬入懷中;當被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時,她終于經受不住各方的聯合打擊,選擇一死。
阮玲玉死后,一篇名為《悼阮“輿論”》的文章討論阮的自殺,說其死亡徹頭徹尾是封建殘余促成的,“封建殘余的代表者當然是黃色記者、張達民、唐季珊以及阮玲玉自身中所具有的觀念!”
導演蔡楚生在1957年1月8日為紀念阮玲玉去世22周年寫的文章中說,阮在16歲時即被一個“浮浪狂悖的官僚子弟所占有”。這個人指的是張達民,是阮玲玉母親何阿英的雇主張府的四公子。
阮玲玉初二便退學,跟張達民走到一起,那時張達民22歲。他們何以在一起,是不為人知的秘密。1935年,與張達民的官司引起公眾關注后,不到25歲的阮玲玉對《現象》雜志記者說:“那時,我的意志還薄弱,同時,年歲也究竟還輕……”
在與張達民同居兩年后,張達民賭馬、賠錢,令阮心灰意冷,同張分手;張又找上門,他們復合、阮再度提出分手;可張又一次找上門來,阮玲玉怕名聲被毀,只得擔待。如此糾纏數年。
在《阮玲玉傳》中,作者黃維鈞將阮玲玉那幾年的處境作如此分析:“張達民想甩掉她,如同扔掉一把敝帚一般容易;而阮玲玉堅持與張達民分手……人們一定把她當做以引誘世家公子開始,以忘恩負義告終的女人?!秉S維鈞為戲劇評論家,曾任《中國戲劇》主編,其所著《阮玲玉傳》1986年5月第一次出版,之后又再版,是阮玲玉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新女性》(1935)
1928年,阮玲玉吃安眠藥,被媽媽及時發現,救了回來。
1932年年底,茶葉大王唐季珊在聚會中與阮玲玉相識后,常去她的片場探班,給她送花,帶她跳舞。在精心的設計下,唐季珊進一步靠近,拉攏,制造聯系,終于求得同居。表面上,這位“春風得意的商業驕子”將阮玲玉從一事無成的前任手里救了出來,實則是他對她施以變本加厲的控制。
與唐季珊相識之后,阮玲玉以每個月支付張達民100元生活費為條件,換得了近兩年的太平日子。之后張達民加碼叫價,唐季珊不允,從此三人陷入打官司的漩渦。
1935年,張達民控告阮玲玉侵占和偽造文書罪,控告阮玲玉和唐季珊妨礙家庭和通奸罪。刑事訴訟,被告必須到庭,站在法官案臺右角“豎立的齊胸高的方形木桶內”(黃維鈞語)。阮玲玉和唐季珊都接到了3月9日要出庭的傳票。
跟阮玲玉在拍《新女性》期間成為知己的導演蔡楚生后來曾道出阮玲玉當時的處境之悲:“她是那樣的愛惜羽毛,又是那樣的愛強愛好,但是現在她在千萬人的面前,卻成了莫須有的罪人,她再也抬不起頭來了!”
正如魯迅在《論人言可畏》中所言:“對強者它(指輿論)是弱者,但對更弱者它卻還是強者……于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發揚余威的好材料了,因為她頗有名,卻無力?!?/p>
詩人、媒體人朱劍在《無冕影后:阮玲玉》(1996年8月第一次出版)中稱,那時的阮玲玉只有兩條路:一是出庭,受盡屈辱;二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這兩條路實際上殊途同歸,其盡頭“都是同樣兩個字在等待著阮玲玉,那就是:毀滅——藝術的、名譽的和生命的最終毀滅”。
阮玲玉選擇了消失。出庭日期到來的前一天,她自殺身亡。阮玲玉生命中的兩個男性,都不曾與她有正式的婚姻關系,但他們卻讓她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這是我們熟悉的阮玲玉的故事,還有她的那封著名的遺書,“想之又想,惟有一死了之罷。唉,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p>
2025年是阮玲玉去世90周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在今年春天推出了“風華絕代戲夢人生:阮玲玉逝世90周年紀念影展”。阮玲玉所演影片,拷貝仍在世、已知被留存的有九部。我們全數觀看,并采訪了資料館策展人和電影修復師。
從這些作品中我們真正認識了演員阮玲玉。她的作品無疑是中國默片時期明珠上最璀璨的光華——她與張石川、鄭正秋、孫瑜、卜萬蒼、吳永剛、費穆、蔡楚生等中國早期最重要的導演合作;她從18歲演到近25歲,演過妓女、乞丐、家庭女性、村婦、知識分子……為民國時期都會和農村女性的形象提供了珍貴剪影,表演和作品極具美學和社會價值。
她不應該只因那些“花邊新聞”被記住,我們回到她的作品中,重新打量她塑造的那些反映了時代的角色。我們以為,這是最合適的紀念她的方式。
1934年吳永剛執導、阮玲玉參演的無聲電影《神女》
舊女性,新女性
阮玲玉受到圍攻,是在1935年《新女性》上映之后。因飾演的記者形象在電影中十分負面,一些報章對電影及其導演、編劇和阮玲玉極盡攻擊。
1934年初冬,阮玲玉拍完《神女》后不久,所屬的聯華制片影業劇務給她遞來《新女性》的劇本,是根據明星公司女演員艾霞自殺事件改編。艾霞既是作家,又是演員,因自由戀愛,與家人決裂,后加入南國劇社開始演藝生涯。1930年代初,隨著左翼電影運動興起,艾霞在電影界也嶄露頭角。在拍完自己編劇、主演的《現代一女性》后,艾霞又經受戀愛的失落創傷,服毒自盡,而當時的小報卻對艾霞的名譽加以污蔑。蔡楚生要拍一部電影,“揭露黑暗的現實社會對知識女性的殘害”。
《新女性》的主角韋明,曾追求婚姻自由,與父母決裂,生下一女后又與丈夫分開。她將女兒托付給姐姐,獨自到上海的中學做音樂教員,在業余時間寫小說。韋明被校董王博士看中,被一再引誘,當她明確拒絕了對方的求婚后,在對方的作梗下,她的教員職務被取消。她被一步步逼到窮困的境地,她的女兒愈病愈重。
電影里不乏這樣的臺詞:別人對韋明說,你這樣年輕、標致,一生的吃著,還用得著發愁嗎?旁人勸韋明,我們女人要想弄點錢,不這樣(出賣身體)有什么辦法呢?你能看著孩子死掉不救嗎?
從有拍這樣一部電影的念頭起,蔡楚生就認定阮玲玉是最適合扮演韋明的人選??赐辍缎屡浴返膭”?,阮玲玉找到蔡楚生,說,這個角色演定了?!拔也⒉皇煜づ骷业纳?,但她戲中的苦楚和絕望我是完全能體會得到的?!?/p>
蔡楚生在阮玲玉去世后客觀分析她塑造的一眾角色時講,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中國話劇、電影,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還薄弱的時候,阮玲玉創造的婦女形象,雖然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點,但確是給中國的電影藝術帶來了第一批較為真實的婦女形象?!八齻兌嗌俣加醒夂蜕?,像是在現實生活中可以找到的活人?!?/p>
2025年3月8日《戀愛與義務》放映前,策劃楊鴿為觀眾做映前導賞
阮玲玉第一次演戲,是1926年,在與張達民同居幾個月后。張達民去賭錢,家中開支不夠。阮玲玉看到報上《掛名的夫妻》招女演員,去報考,導演是卜萬蒼。她給自己取了“阮玲玉”這個藝名(她原名“阮玉英”,出生時父親給取乳名“鳳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