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走后門找工作,肯定不會考慮當醫生

在美國,醫生是當之無愧的金領職業,而成為醫生也難如登天。高難度、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醫學院準入考試,嚴進嚴出的醫學教育體系,漫長的培養周期,高昂的學習費用……任何想靠走后門當醫生的投機分子,在這一連串壓力面前都會望而卻步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李屾淼

2025年3月21日,美國加州爾灣,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年度配對日,一位畢業生獲知她將在哈博-洛杉磯醫學中心進行普通外科的住院醫生培訓后,開心地跑向她的朋友(視覺中國/圖)

美國的醫學教育體系以其精英化和高質量聞名于世,近期備受關注的“4+4”醫學教育體系正是美國首創的一套機制,也是其培養醫療人才的重要一環。

所謂“4+4”培養模式,是指相關學生在接受4年非醫學專業教育后,再前往醫學院接受4年專業醫學教育。獲得醫學專業博士學位(Doctor of Medicine,簡稱MD)后,才算擁有了邁入醫師門檻的通行證——但想成為醫生行醫還遠不夠格。在美國,如想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醫生,培養周期之長、成本之高、難度之大,常人難以想象。

開局即地獄

入讀美國醫學院,最基本的要求是申請者需要先完成本科教育,也就是“4+4”的前四年。報考醫學院的學生,其大學課程通常要主修生物、化學等理科。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指出,典型的預科課程包括一年生物學、一年英語和兩年化學(含有機化學);很多醫學院還要求物理等課程,并通常要求大學主課全A,績點達到3.9(一般滿分為4)以上錄取概率會更高。

以哈佛醫學院為例,雖然并未限制申請人的本科專業,但要求其必須完成兩年涵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化學課程,一年的生物學課程,還要擁有實驗室經驗,一年的物理學課程,以及一年涉及大量論文寫作的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課程。同時,哈佛醫學院也鼓勵申請人完成包含微積分和統計學等的一年數學課程,以及心理學、社會學等行為科學課程。

在哈佛醫學院的官方網站上,對申請者提出如下幾個宏觀要求:

在本科階段展現出生物和物理科學方面的天賦,但不排除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天賦;

如果在美國或加拿大以外完成學術工作,則至少在美國或加拿大接受過一年的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