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旁的哨所
對于戰士們來說,這是抗拒誘惑的真實戰線。
此前,他用“全人工”形容——徒步巡邏、人工盯防。轉隸后,值班室成為“中樞神經”,巡邏改用車輛,監控全覆蓋,違法犯罪案件銳減。廖星偉直呼“效率高了很多”。
鄒金鳳感慨,兩代哨兵相隔數十年,跨越半世紀,在步槍和攝像頭的變化中,肩負著同一個使命。
發自:珠海
責任編輯:姚憶江
站在營門哨位上,新兵肖雨蒙挺直腰板,目光微微上抬45度——這是他在哨位上學習執勤的第一個月。
在他右前方,港珠澳大橋橫臥在海面,波浪中泛著金光,一群海鳥掠過天際。
2025年3月,新兵連分配,肖雨蒙來到駐守在珠海的“紅色前哨連”。
5號哨樓是新兵集訓住所。他們在這里接受崗前培訓。
宿舍里,肖雨蒙第一次摸到“執勤八件套”:對講機、執法記錄儀、伸縮警棍……下中隊不久,肖雨蒙迎來首次執勤。
傍晚6點,他跟著中士葉俊生走向哨崗。
近年來,中隊在任務區域安裝了視頻實時監控系統,但仍有個別點位處于盲區,且幾乎都藏在濕地和灌木叢中,荊棘密布、寸步難行。
葉俊生作為一名老兵,曾主動申請,擔負掃除監控盲區的任務。把任務區域走了個遍,逐個確定點位。
八十多歲的“紅色前哨連”第4任老連長鄒金鳳,時?;刂嘘爜砜纯?。他說,“紅色前哨連”歷經23次調整轉隸、移防搬遷,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榮譽多,卻始終保持“拒腐蝕、永不沾”。
巡邏時,海風裹著咸腥味撲面而來。
肖雨蒙站在哨位上,遠處港珠澳大橋的輪廓若隱若現。葉俊生告訴他,中隊的隊歌里有一句歌詞:屹立在偉大祖國的南海邊。
“以前只覺得是歌詞,現在懂了?!毙び昝赏α送π靥?。
組建81年來,武警廣東總隊珠海支隊執勤一中隊參加戰役戰斗百余次,歷經數次轉隸、整編。先后被共青團中央評選為“青年文明號”,被武警部隊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20次。
港珠澳大橋橫臥在海面,波浪中泛著粼粼金光。中隊的隊歌里有一句歌詞:屹立在偉大祖國的南海邊。(南方周末記者趙明/攝)
兩代哨兵相隔數十年
白發蒼蒼的鄒金鳳站在中隊營房前,望著訓練場上奔跑的年輕身影,眼睛濕潤:“現在的兵娃子,趕上了好時候啊?!?/p>
1964年,南方的春天還帶著幾分濕冷。鄒金鳳站在哨位上,望著任務區內熙熙攘攘的人群。眼前是特殊地理位置的交匯。
沙頭角地處深圳市鹽田區,這里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
1950年中隊從廣西移防至廣州擔負城市警備任務,自1952年移防至沙頭角后,鄒金鳳和官兵們便守衛在復雜環境中。
“那里是名副其實的‘前沿陣地’?!编u金鳳回憶。作為排長,他帶領戰士們駐守在這條不足400米的坐標區。
每天清晨,哨兵們要在沒有圍欄的路線上巡邏,耳邊嘈雜聲里混合著粵語與英語。
在那個時期,中隊面臨的復雜性遠超想象。戰士們身上背著真槍實彈,每一步巡邏都是對忠誠與信念的無聲考驗。
有一次,戰士謝瑞玉在街上執勤,對方靠過來想讓他“通融”一下,立即被謝瑞玉嚴詞拒絕。
對于戰士們來說,這是抗拒誘惑的真實戰線。
1964年,他們與“南京路上好八連”“硬骨頭六連”“南海前哨鋼八連”同一時期,被授稱“紅色前哨連”。
五年后,鄒金鳳隨部隊移防至珠海。全新的環境,中隊每天要面對的誘惑更多。但鄒金鳳始終要求自己和官兵們,要“腳下踩得穩,眼睛看得清”,并逐步總結成中隊的隊訓——“心紅眼亮骨頭硬,香風臭氣腳下踩?!?/p>
組建以來,中隊編制體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