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競相押注的MCP是啥?
“每個人都能通過MCP,DIY一個屬于自己的Manus?!?br />
大模型專注于基礎能力,而MCP填補了大模型在場景應用中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大家關注的不是MCP服務的入口,而是AI的流量入口到底在哪兒。大廠一定在爭奪AI流量入口,說不爭也沒人信?!?/blockquote>責任編輯:馮葉
當地時間2025年2月27日,馬來西亞吉隆坡,阿里巴巴集團云計算部門開發的Qwen AI大型語言模型(LLM)用戶查詢流程圖在阿里云AI技術日活動上展示。視覺中國/圖
2025年春,AI世界再次開卷新概念。
相較于此前圍繞模型能力的迭代競速,全球互聯網大廠開始將目光轉向模型應用中的一項通用標準——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議)。
2024年11月,開發Claude大模型的美國AI公司Anthropic推出了開源標準MCP,旨在解決AI Agents(智能體)在訪問外部數據和工具時面臨的數據隔絕和信息孤島問題。
智能體是先進的AI系統,可根據高級目標自主進行推理,制定計劃并執行復雜任務。
如多家支付巨頭宣布入局AI智能體。Visa設想的未來圖景是,隨著用戶建立起信任,AI將擁有更多交易自主權。比如,用戶只需下達一句指令:“最多花1500美元買一張去××的機票”,AI即可自動完成全流程操作。
近兩個月來,從Open AI到微軟,再到中國的阿里、騰訊、字節、百度,互聯網巨頭接連啟動了對MCP的部署。一個原本只在技術社區里低調傳播的概念,開始走向產業聚光燈中心。
MCP被視為智能體普及的關鍵支撐,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為何此時成為巨頭們集體押注的新支點?是否能推動大模型真正成為通用工具?
“DIY自己的Manus”
“可以理解為智能體時代的HTTP協議?!闭急鶑娤蚰戏街苣┯浾叽虮确?。他是AIGC開發者社區AIGCLINK的發起人,也是行行AI公司的合伙人。
占冰強解釋,在互聯網時代,網站是核心主體,得益于HTTP協議,人們能夠借助瀏覽器便捷地訪問各類網站。在如今的AI時代,智能體成為新的主體,他們要連接各種工具、獲取服務資源、調用數據信息,MCP協議就是實現這一切的關鍵橋梁。
傳統意義上,大模型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互動依賴API接口,但在沒有統一協議的情況下,不同廠商各自為政,開發者往往需要為每一個服務單獨適配接口、處理參數和權限,重復勞動成本極高。
MCP本身并不負責數據傳輸,其核心意義在于為大模型、智能體與數據源、工具、服務等外部系統建立標準化的連接通道。
平臺方如阿里云、百度千帆扮演“服務市場”的角色,聚合大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