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有剛強的性格才能承受歷史學”:周思成談尼采
“應該更深刻地去反思歷史和人,和人的生命本身到底有什么關系,而不是把它當成是一套需要背誦的知識?!?br />
“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一個書寫歷史的人,或者一個對歷史上很多事情有自己清醒判斷的人,應該不斷去追求更高的德性,去克服自身的軟弱?!?/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慕琰
弗里德里?!ねつ岵桑?844—1900),哲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思想家。(視覺中國 圖)
尼采曾經試著拷問每一個靈魂:假如你目前正在經歷的生活,將是你未來不得不重復無數次的生活,沒有任何新增的亮色、改變,“存在的永恒沙漏”不斷地反復轉動,那么你將如何看待這樣的生活?
令尼采滿意的答案當然不是頹廢沉淪,或憤怒回擊,而是滿心的歡喜。因為在尼采看來,“永恒輪回”正是一個神圣的真理,聽聞真理的人,難道不應該滿心歡喜嗎?身處這樣的輪回之中,人應該肯定,也只能去肯定自我生命的必然性,“要這樣生活,以便賦予你的每一個行動以一種不可避免的責任的重量?!?/p>
對“永恒輪回”的闡釋是尼采晚期哲學中對生命的至高禮贊,這種對個體生命力量的呼吁在他的早期名著《歷史對于人生的利弊》中已經有所闡發。這本小冊子一般被認為是青年尼采的一本具有戰斗性的隨筆,是他的四篇《不合時宜的考察》之一,和另外三篇一樣,它批評了當時德國流行的語文學、歷史主義,甚至批判了德國文化的內在結構,而最為其批判鋒芒所指的,是當時的歷史學對人的生命力造成的桎梏。
尼采認為,如果放縱歷史與歷史感侵占人的意識,如果人只懂得從歷史來理解自身,被無盡的知識涌入和湮沒,那么人這種會記憶的、歷史性的動物就會得病,喪失行動和創造的能力?!叭嗣棵繄讨谶^去:無論他跑多遠,跑多快,總是拖著這一枷鎖?!边@具枷鎖時而會變得沉重無比,讓人不堪承受,讓生命力枯竭?!叭绻粋€人始終只想歷史地感覺一切,那就好比一個人強迫自己不得入眠?!蹦岵蓴嘌匀巳羰菬o法從這種歷史的重負中解放出來,就會成為背負過去蹣跚前行的奴隸。
從人的生命與生活出發,尼采關心的,不再是前人所關心的歷史學對我們的知識與認知有何意義,而是歷史學對我們的人生有何意義。他對歷史學的思考,直接啟迪了20世紀后現代史學的諸多面向。清華大學歷史學副教授周思成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把歷史理論和歷史哲學相關的重要著作通讀了一遍,在這個過程中,他才慢慢意識到“尼采這個文本很有意思,我們以前可能把它想得太簡單了”。哪怕對于今天一百多年后的歷史學者、歷史讀者,周思成認為尼采的洞見依然閃爍著思想的光芒,“我希望通過這本書,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能像尼采這樣,而不是像一個純粹的專業歷史學家那么看待歷史?!敝芩汲蓪δ戏街苣┯浾哒f。
在周思成之前,《歷史對于人生的利弊》至少已經有5個中文譯本。作為一位歷史寫作者、研究者,周思成認為,這些譯本都是從哲學專業的角度來翻譯,而原文本中還有很多歷史學的“剩義”,需要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闡釋。2025年,是尼采去世125周年,周思成翻譯的《歷史對于人生的利弊》出版,這個譯本的重點并不在“譯”,而在“注”與闡釋,“幫助讀者去理清尼采寫這本書的時代背景,以及歷史哲學理論的發展脈絡,然后把這個著作放到歷史脈絡里去看?!?/p>
中國歷史研究者通常都熟悉尼采對歷史的三種分類:描述歷史上偉大的榜樣式人物的紀念式史學,考據源流、博古拾遺的好古式史學,以及揭露人的歷史不過是一系列謬誤與不義的批判式史學。尼采認為三種史學都可以為生活服務,而一旦走向極端,又都會損害生活。除了這種歷史學內部的反思之外,尼采帶給讀者的是跳出歷史學之外,對歷史學更為深刻的批判,比如前文提及的歷史對生命力的桎梏、現實政治對歷史的濫用、黑格爾哲學在歷史中的流毒……這些更為哲學化的批判是周思成希望讀者能夠重點思考的。
周思成在導言中也提到了著名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后者在其名著《為歷史學辯護》中談及了歷史學的傳統技藝,即人類應該怎樣用一套科學的方法來盡可能地去逼近真實的過去,正如其書名所示,布洛赫堅定地站在歷史一邊?!拔矣X得這是歷史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層面,也是歷史學安身立命的基礎?!敝芩汲烧f,“但光有這個,還遠遠不夠?!彼胱屇贻p人知道的,正是尼采對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