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影展佳作,是這部荒誕又幽默的小鎮故事
責任編輯:柴穎瑞
如果單論趣味和品味,《共同的語言》無疑是近期最值得一看的影片。
該片導演馬修·蘭金,早在2019年就憑借首部長片《二十世紀》,在柏林電影節斬獲費比西獎,驚艷了不少影迷。蘭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對電影大師信手拈來的效仿能力,都相當不俗。
所以,他的第二部長片《共同的語言》問世后,就備受影迷期待。本片先是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亮相,進入導演雙周單元;之后又在平遙國際影展被評為臥虎單元最受歡迎影片。
《共同的語言》就像是一部融合了諸多大師影像風格的雜糅之作,但馬修·蘭金又能獨出機杼,用熨帖妥當的方式將一則結構精巧的故事娓娓道來。這種雜而不亂、卓爾不群的鮮明氣質,才是本片贏得影迷青睞的關鍵。
首先在敘事手法上,《共同的語言》就讓人眼前一亮,在短短89分鐘的篇幅里,馬修·蘭金講述了三個相對獨立又彼此相關的奇妙故事。
在這些看似混亂的故事中,蘭金就像是與觀眾玩了一場捉迷藏,讓幾位主角或是隱藏、或是露臉、或成為觀眾的眼睛,旁觀清冷疏離的世界;又或是化作導演本人的獨白,袒露苦澀私密的記憶。
第一個故事中,小男孩歐米德因為受到火雞驚嚇,丟了眼鏡。為了讓他看清黑板,不被老師責難,女同學雷金打算用撿到的500里亞爾,替歐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