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 梁任公嚇死王靜安?《梁啟超家書》為胡適之說提供佐證
通常所說的“葉德輝嚇死王國維”,我們看梁啟超的家書,知道這種說法大概源于梁。胡適晚年談話又認為“梁啟超嚇死王國維”?!罢l嚇死誰”這種說法,確實簡單粗暴了一點,王靜安先生是被自己極度悲觀的心理所殺,其他的都是外部刺激,只是導火索。而任公對他的碎碎念,不說更直接、更強烈,最起碼也是和葉德輝之死等同并列的外在刺激。這一點,梁任公大概是不自知的。
責任編輯:劉小磊
王國維。
一般認為,王國維1927年6月2日投湖自盡,其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葉德輝被北伐軍所殺這件事,確為原因之一。王國維物傷其類,覺得北伐軍打過來自己下場一樣,于是選擇了自殺,這就是流傳最廣的所謂“王國維是被葉德輝嚇死的”。這種說法最早出于何處?出于梁啟超的家信。最近我因為查個東西,無意中看到胡適有別的看法,偏偏又與梁任公有關。
胡頌平《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1961年9月20日云:
胡頌平又問:“任公先生只有57歲??此?0多歲的信札,他的心境好像已經很老的樣子?”先生說:“那時他很怕,他曾計劃出逃。他的門生故舊多少人,他是可以不怕的。王國維的死是看了任公的驚惶才自殺的。王國維以為任公可以逃的了;而他沒有那么多門生故舊,逃到哪里去呢,所以就自殺了。任公先生就因心里害怕的關系,又因身體不好,心境就不同了?!?/span>
二人所論是三十四年前舊事。胡適認為王國維之惶恐并非來自湖南之遠,而是來自梁啟超的近處“傳染”。曾以廉值購得一冊林洙編《梁啟超家書》(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如果按胡適說法,是梁啟超傳播了恐懼,那么我想他對清華國學院同事王國維說的話,也會對自己的家人講。果然,任公給孩子們的信早在半年前已涉及局勢問題,其態度及心情相當程度地體現在家書里。1927年1月2日“給孩子們書”就說:
時局變遷極可憂,北[洋]軍閥末日已到,不成問題了。北京政府命運誰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險,但一黨專制的局面誰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動工潮,現在漢口、九江大大小小鋪子十有九不能開張,車夫要和主人同桌吃飯,結果鬧到中產階級不能自存,我想他們到了北京時,我除了為黨派觀念所逼不能不亡命外,大約可以勉強住下去,因為我們家里的工人老郭、老吳、唐五三位,大約還不致和我們搗亂。你二叔那邊只怕非二叔親自買菜,二嬸親自煮飯不可了。而正當的工人也全部失業。放火容易救火難,黨人們正不知何以善其后也?,F在軍閥游魂尚在,我們殊不愿對黨人宣戰,待彼輩統一后,終不能不為多數人自由與彼輩一拼耳。
這段話我們略作分析,首先,他把目前的形勢擬于明末之巨大變動,并語涉奴變,亂殺濫砍,皂白不分,形勢極為嚴峻。第二,巨大變動之后或會迎來統一,但于統一后之局面未抱任何幻想。不言“一戰”,轉言“一拼”,可以看出任公可能作最壞之打算。說明他把這次大變動預想得足夠巨大。
半個月之后,即1927年1月18日,大概是之前梁思永在信里熱烈討論時政問題,任公“給孩子們書”當然要祛疑解惑,在精神上鍛煉他的子弟,主要討論“北伐之后有沒有光明”,信里說:
思永來信所講的政治譚,這種心理無怪其然,連我都如此,何況你們青年們呢?打倒萬惡的軍閥,不能不算他們的功勞,我們想做而做不到,人家做了當然贊成,但前途有光明沒有呢?還是絕對的沒有。他們最糟的是鼓動工潮,將社會上最壞的地痞流氓一翻,翻過來做政治上的支配者,安分守己的工人們的飯碗都被那些不做工的流氓打爛了。商業更不用說,現在漢口、武昌的商店,幾乎全部倒閉?!瓘那皬V東出發的軍隊,紀律的確不壞(也因為有錢),現在收編爛軍隊,日日增加,紀律已大不如前。
任公說“但前途有光明沒有呢?還是絕對的沒有”,說明他對三民主義不抱希望。一方面認為舊軍閥是萬惡的,但他們是分裂的,自己并不害怕,反而是一旦統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