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中的摩托車,如今走俏全球
江門,跑出了一個走俏全球的產業?
責任編輯:戴春晨
第137屆廣交會,江門摩托車展會吸引眾多海外客戶。(江門市蓬江區投促局/圖)
你的記憶里應該有輛摩托車,不止一輛。
改革開放初期,摩托車是絕對的奢侈品。1981年,重慶嘉陵機器廠生產出第一輛國產民用摩托車“嘉陵CJ50”,定價365元,相當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接著的二十余年,國內的摩托車產業不斷加大油門,并于千禧年進入巔峰時刻。據統計,2003年,全國摩托車銷量達1466萬輛。創造巔峰紀錄的關鍵來自三個地區的托舉,一是生產“嘉陵”的重慶,二是江浙,三是僑鄉江門轄下的蓬江。
地處江門市蓬江區的大長江集團,曾以100萬輛的數據創下“單廠產量全球第一”的紀錄。這家企業生產的摩托車品牌“豪爵”,連同其他知名國產摩托車品牌一起,構成廣東乃至全國許多80后、90后的童年記憶。
童年記憶具體有雙重含義。這個詞組既指向摩托車當年的國民度,又指向摩托車在國內歷經波折后逐步淡出社會視野的現實。一些城市的“禁摩”“限摩”政策,從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等出行工具的普及,電動自行車作為新的代步工具隆重登場,讓許多人對摩托車的印象停留在了過去。
較少人留意到的是,國內的摩托車產業不僅存在,而且還在以一種迅猛的方式展現著全行業的活力。在剛剛過去的“廣交會”上,抱團參展的“江門造”二輪摩托車與三輪車的表現亮眼,受到海外客戶的歡迎。這從側面折射了該產業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
江門市商務局的門戶網站顯示,在市場開拓方面,2024年,江門摩托車出口額達130.5億元,增長40.2%,產品遠銷歐洲、墨西哥、中東、非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江門大長江、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