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張的過期膠片被明星瘋搶,網友:幸好我窮
那些試圖囤貨炒作的商家或網友,還是得格外謹慎,這股撕拉片的熱潮,本質上是一場由情緒價值驅動的短期現象。
“知道”跟你談談,風靡全網的撕拉片到底值不值得買。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圖)
近段時間,撕拉片(即拍即顯的即時成像膠片)突然翻紅,單張拍攝價格高達300元以上,遠超普通拍立得。劉詩詩、虞書欣、李昀銳等各大明星在社交平臺曬出復古膠片質感的撕拉片照片后,迅速引發跟風效應。
不過,撕拉片的熱潮大概率是一陣風,它本質上是情緒價值驅動的短期現象,風頭一過,不僅價格回落,甚至鮮有人問津。
從沒落到“翻紅”
撕拉片是一種即時成像膠片。它的神奇之處在于按下快門后,照片從相機里吐出來,你得用手把相紙從相機里“撕拉”出來(這也是“撕拉片”名稱的由來),幾十秒內就能顯影,不用進暗房沖洗。
撕拉片的核心原理是靠化學反應顯影。
膠片本身有好幾層,包括感光層、成像層和藥水囊。拍照時,相機內部的滾軸會把藥水囊壓破,藥水隨著膠片被擠出的過程均勻滲透各層。感光層先記錄影像,然后藥水里的顯影劑把潛影變成可見的圖像。整個過程完全自給自足,所以不需要任何外部沖洗設備。
撕拉片由美國科學家埃德溫·蘭德在1940年代發明,黃金時代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寶麗來公司推出的具備全自動吐片功能的即時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